2016年03月14日 11:19 來源:cfp
2016年1月,在巴黎Maison Objet家居裝飾博覽會上,一把直徑達3米的大型戶外紙傘驚艷亮相,參展的10把傘當即就被巴黎的一家設計店鋪全部預訂。正當眾人稱贊之時,萬里之外的浙江余杭瓶窯,以劉偉學為首的3個年輕人在一個小山坳里琢磨著他們的"紙傘王國"。
2007年,浙江省文化廳把余杭油紙傘列入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年過七旬的劉有泉也成了余杭紙傘的傳承人。讓這位一直為余杭紙傘奔波的老人家欣慰的是,學設計的孫子劉偉學覺得辭去工作,和同學一起成立"紙傘之家"設計工作室,成了塘埠村余杭紙傘的第三代傳承人。而那把在巴黎引起反響的紙傘就是出自"紙傘之家"。
余杭紙傘已有230余年歷史。余杭紙傘均由手工制作完成,制傘所用的工具由鐵匠專門打制,傘的用料也很講究,以上好桃花紙為傘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而做傘用的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時候,把油柿搗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會把桃花紙黏住。以竹、木制傘柄和傘骨,用發線扎好,傘面糊好后繪上圖案,涂上熟桐油,然后在室內吊起陰干,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包括鋸竹、刮青、平頭、劈骨、鋸槽、削骨、排傘骨、穿傘、糊傘、裝柄等。所以產量極低,成本很高,那種3米直徑的戶外傘需要2個禮拜才能制作完成。
"紙傘之家"的出現,讓我們到了余杭紙傘的未來,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創新的新形勢。如果社會上能有更多的大學生、設計師來與老藝人交流、合作、保護,那么非遺傳承之路也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