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4日 11:36 來源:cfp
“正月廿三,家家戶戶都燎干。”3月1日晚上,在佳縣高家下坬村村民高向向家的院子里面正在耍火龍駒,跳火堆。當天是農歷正月廿三,按當地的風俗,人們要在崖畔上砍一些酸棗枝(當地人稱之為圪針),放置在自家院子中點著,全家人從火堆上跳過三次,預示在新的一年里消災解難、平安幸福!
由于村里面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多是老年人,村里的老漢們便提議成立起了老年協會,協會商量把今年的火龍駒活動放在62歲的村民高向向家。3月1日中午,62歲的高向向和幾位老伙計就來到山上的崖畔上砍圪針,夜幕降臨之時,幾名老伙計就已經將圪針放置在一起堆起來,準備點火。“圪針盡量是嫩芽,而且要求必須是正月廿三當天砍回來的,不能使用去年的舊柴。”高向向表示,跳火堆使用的柴火講究新鮮、干凈。
在陜北不少農村,均保留著跳火堆的傳統。活動剛開始,火焰還非常高,村民都在旁邊圍著看火勢,以及升起的火星。“如果火星飄的很高的話,就意味著今年是一個豐收年。”一位參與跳火堆的老師傅稱。
過了一會,火勢漸漸變小,大人只是來回走一走,同時還抱著不會走的小孩在上邊燎一燎,嘴里還說著“燎百病,燎干凈”、“燎干了燎干凈,一年四季沒病了”之類的話,婦女們則把被褥、衣服抱出在火上燎,一邊燎,一邊還拍去塵土,一邊還說著去百病、燎干凈之類的話。因此,當地跳火堆也有一種通俗的叫法叫做“燎干”。
佳縣高家下坬村還保留著一種更為古老的活動——耍火龍駒。耍火龍駒在陜北并不廣泛,只有在佳縣附近幾個屈指可數的村子才有這樣的活動。耍火龍駒的器具用檸條編制而成,形狀如一小籮筐,邊緣用麻繩固定。耍者一頭拉著繩子,一頭拴絲籠,內盛柴火,耍時,兩手弄繩、飛旋,絲籠內柴火上下飛舞,火花飛濺,如一條火龍,場面甚是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