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長假卻照拿工資,永康曝出近200人“吃空餉”(我是第一次聽到說二十幾年不上班照樣拿工資的,這是第一次 );
怪現象屢禁不止,是權力濫用還是監管有漏洞(我們管理不嚴、制度疏漏也造成了這方面)。
敬請收看本期節目——《永康“吃空餉”現象調查》。
【主持人】今年5月初,浙江永康在當地的《永康日報》上以兩個整版公示了市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不在崗”人員名單,共有192人不上班卻拿著工資,有的時間長達20多年。一石激起千層浪,公職人員“吃空餉”一時成了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就有這么多“只拿錢不干活”的人,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解說】這就是5月3日那天的《永康日報》,這份報紙用整整2個版面刊登了一則公告,在這篇名為《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通報》里,曝光、公示了永康市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時間“吃空餉”成為關注焦點,這份報紙也在很短時間內被當地市民搶購一空。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市民 胡先生:
我是第一次聽到說二十幾年不上班照樣拿工資的,這是第一次。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常委 應振勇 :
公示以后接受舉報,因為有些單位可能沒報、漏報、瞞報的也有。所以,然后再公示,再核實。最后我們要分門別類地,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解說】據永康市紀委常委應振勇介紹,這次清查的人員共涉及包括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停薪留職、中層正職退二線、刑事處罰等在內的8類人員,被查出的192人僅是此前一個月各單位自查的結果。市紀委還要據此進一步清查核實,然后再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書記 藍群英:
該辭退的辭退該糾正的糾正,該繼續給予支持的,像人員調動調整這一塊,人員調動借用的這一塊,因為工作需要,我們還是要支持的。我們這次主要就是通過清理摸清這個底數,底數摸清了以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
【解說】藍群英,永康市紀委書記,這次行動的主要負責人。她告訴記者,這次清查行動源于浙江金華市正在展開的一場“效能革命”,內容涉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機關效能督查問責、降低“三公”經費、精簡會議文件和完善績效考評等五個方面,而“在編不在崗”現象無疑是最損害機關事業單位效能的情形之一。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書記 藍群英:
我們想從機關作風,從干部隊伍的規范管理這個角度,作為一個抓手,把這個在編不在崗人員的清理作為改變我們機關干部的形象,提高工作效能這個角度來考慮的。
【解說】沒想到,自查的情況讓永康市紀委大感意外,192人的超長名單中涉及最多的是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其中有57人至今仍領著工資,更有一名胡姓教師從1989年就開始請假,一請就是23年,而財政部門一直向他撥款發工資。另外,還涉及7名刑事處罰人員,其中有兩名被判緩刑,但仍領著工資。在這192人中,教育系統占了近五成,成為重災區。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書記 藍群英:
因為教師隊伍本身就是比較龐大, 這次他們自查呢也非常認真。可以說徹底把他們存在的一些問題,按照我們文件的要求,報上來了。
【解說】對浙江永康紀委的這種做法,大部分市民對“公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次查處細化到了具體的姓名和工作崗位,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作用,表現出有關部門要徹查“拿錢不干活”現象的決心。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市民 胡先生:
這樣做呢,說明(永康)市委市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是要狠狠地抓的。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市民 何先生:這種現象說實話,需要來整頓一下,這樣的話對政府機關也是一種調整。
【解說】實際上,類似“在編不在崗”的清查在永康并不是第一次,五年前,永康市勞動局等多家單位就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聯合檢查,但最終因種種原因不了了之。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書記 藍群英:
自查的制度每年都有。但是自查的結果往往都不令人滿意的,往往都會走過場。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次市委市政府下決心,開展清理活動,也是為我們部門單位的主要領導減輕壓力,使他們能夠理直氣壯地管理起自己單位的干部職工。
【解說】為了防止這次的行動和五年前一樣雷聲大雨點小,最后淪為“走過場”,永康市紀委決定采用對外公示的辦法,讓群眾進行監督,并歡迎知情人士進行舉報。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紀委常委 應振勇:
我們相信公示以后也會公正。公示以后,可能處理起來會順一點。
【同期】浙江省永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藍群英:
為了防止這項清理工作走過場,想通過群眾監督、舉報這個渠道發動群眾,能夠使我們這項工作做得更為徹底一點。
【解說】其實,類似永康存在的“吃空餉”現象在全國各地并不少見:從福建龍巖“最牛公務員”,9年不上班而工資照發,到湖南永州上百名教師不在職卻領取薪水;從重慶萬州區原區長女兒擅離崗位長達2年,在此期間照拿工資、津貼和福利,到剛參加工作卻從上大學開始已經領了5年工資的山西省疾控中心人事科科員,再到近期曝光的從不上班卻依舊領工資的山西省文水縣“最牛吃空餉女縣長”等等,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同期】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 楊建華:
我們在對這樣一個問題的查處、處理也不規范也不嚴格,即使我們發現了,那么就是把這個事情了結了就拉倒了,但是對造成這種吃空餉問題的比如是當事人、責任人沒有嚴格的、紀律的、或者法紀的甚至是刑律的這樣一種追究,所以我們管理不嚴、制度疏漏也造成了這方面。
【解說】楊建華,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他認為,日益增多的“吃空餉”現象的出現,足以說明政府機關單位內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監督出現了問題。此外,政府機構的多次改革效果并不理想,還沒有真正轉型成為一個有責任、為服務、依法制的新型政府,機構的臃腫以及人浮于事都讓“吃空餉”者有機可乘。
【同期】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 楊建華:
我們就感到有時候就是應急性的,哪件事情哎呀來的需要了,或者哪件事情感到非常重要的,我們就設它一個機構,然后設幾個崗位,這樣子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形成就是我們的崗位超編,機構龐大,這也是我們機構設置、崗位設置沒有實行完全的法制化,所以這也給我們吃空餉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
【解說】在他看來,“吃空餉”現象其實是一種變相腐敗,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懲處,就會損害政府形象,降低行政效率。要想杜絕這種現象,除了建立問責機制,加強執法監督外,透明公開的“陽光化”信息發布也是最好的防腐劑。
【同期】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 楊建華:
如果出現這樣一種吃空餉的現象,你當事人也好,部門負責人也好,都應該實行或者是責任的追究,不論他是什么樣的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政紀、乃至法紀的這樣一種處理,并且把這種處理結果告訴民眾告訴社會,加大這個管理可能是杜絕吃空餉很重要的一個路徑。
【主持人】從某種程度上說,“吃空餉”的實質就是權力異化的表現。只有嚴格規范權力失衡,嚴懲變相腐敗,才不至于讓一輪又一輪的清編定崗活動淪為走過場,才有望真正解開“吃空餉”的死結。好,感謝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