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4個年頭,四年來,曾經的災區已經從沉寂到重生。
這是北川新縣城,震后恢復重建中唯一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
成綿高速公路復線,災后重建完成的第一條穿越極重災區的高速公路,今年5月10號剛剛建成,成為成都經濟圈、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基地以及成渝經濟走廊的重要聯絡線。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古城,今天依然美麗。2011年,接待游客達到1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比2006年翻了兩番。
羌繡這項過去羌族婦女閑暇時的消遣,震后開展的婦女就業計劃,已經使上萬人依靠這門手工技藝開始了新生活。
開始了新生活的還有災難中那些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們。
再次見到“敬禮娃娃”郎錚,他明顯長高了許多。如今,他已是綿陽市東辰小學的一年級學生。雖然左手兩個手指因為地震造成末端神經和血管壞死有指甲蓋大的地方被切除,但這些并沒有影響郎錚的學習成績。
記者:好像不管是英語、語文、數學,都有郎錚,榜上有名?郎錚的班主任 謝靜:是啊,數學口算大王,英語喜報上,也有他的名字,一等獎。
為了消除地震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讓孩子忘記悲傷,郎錚的父母把他從北川送到了綿陽,想給他一個相對安靜安全的學習環境,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學校里,有老師的幫助,小郎錚生活自理能力很強,而且還成了同學們的偶像。
郎錚告訴我們,他有很多夢想,小時候想當警察,現在他想當畫家,他要畫出家鄉的幸福和美麗。
記者:你這畫的是什么?郎錚:我畫的我的家,我愛我的家。
5月的都江堰已經進入汛期,這些天,馬元江忙著在映秀鎮的兩處發電站檢查防汛物資的儲備情況。地震中,馬元江在廢墟下被壓了七天七夜,他和映秀電廠的六名同事互相鼓勵,最終全部獲救。在同事們看來,因為地震失去左前臂的馬元江現在像是換了一個人,工作玩命,充滿激情。
馬元江的同事 姜綦川:現在工作就更加忘我,甚至有些時候,用四川話說,有點玩命。
地震之后,馬元江和在廢墟里共同生還的6名同事結成了生死之交,每年只要有時間都會聚上幾次。馬元江說,現在大家都是希望日子過得不后悔,不管是工作和生活。
馬元江:以前就是有那種放不開、瀟灑不起來那種感覺。特別地震以后,現在活過來了,我干嘛不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每一天呢?
四年來,災區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感染著許多人。這幾天,《再生--國際攝影師看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攝影展在北京展出。來自美英法等國的攝影師說,除了重建速度,災區的一張張普通笑臉給他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攝影師 維多里奧·蓋達:我選擇去拍微笑的人物,是因為這次展出的主題是四川重生,我也想過拍一些建筑,但是我認為人的重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