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先生說事 2007年11月26日,我花300多元錢在化纖廠路科諾爾汽車俱樂部二分店辦理了一張銀卡,正式成為該俱樂部的會員。當時,工作人員承諾憑此卡可以在一年時間內享受80次洗車服務。 今年4月26日下午,我又開車到他們店里洗車,卻發現這家店大門緊閉,停止營業了。旁邊還有幾位前來進行車輛養護的顧客,他們說這家店自24日起就關門停業了;此外,該俱樂部位于南全福大街的總部和其他兩個分店也都已停止營業。 我連忙開車趕到該俱樂部的總部,果然發現大門緊閉。再撥打會員卡上的聯系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這家俱樂部的大門口貼著一張電信部門下發的催款通知,上面說,如果俱樂部到28日零點再不繳清電話費就要給停機了。 就這樣,才洗了僅僅十幾次車,我花300多元辦的會員卡就砸在手里了。還有一些車主,他們五六百元辦理的金卡,本來應當享受為期一年的洗車、道路救援和加油服務,也都只能打了水漂。這家俱樂部關門之前也不通知一聲,真是太令人氣憤了。
記者調查 按照李先生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多次撥打了科諾爾汽車俱樂部的電話,但是始終無人接聽。 山東豪才律師事務所的高秀峰律師解釋,消費者交錢給俱樂部辦理了會員卡,實際上就是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合同關系,而現在該俱樂部卻未能履行相應的義務。消費者不妨先落實一下該俱樂部房產的性質,以及相關顧客的具體人數。如果該俱樂部是租用房屋期滿逃走,且涉及人數眾多,就有可能涉及商業詐騙,可以考慮到公安局報案。 記者提醒 會員卡管理至今尚是個空白點,并沒有專門的部門或專門的法規對此有相關的規定及相關的約束管理機制,也沒有明確的對口管理部門,這導致會員卡發售處于無序狀態。發卡單位可任意為之而少受監督,為此,相關糾紛不斷。 實習生 劉穎超 記者 黃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