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被封“特長帝” 7年獲冠軍百余個
2011-07-01 15:11:00 我要評論
蔣超肖小波黃瑤 來源: 四川在線[提要] 他是網民封的“特長帝”,演出最多的時候一天10場。
第一次奪冠
“最早是他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覺得他幼兒舞跳得好,就建議他去學拉丁舞。”吳致旭的母親李建軍回憶說,吳致旭當時只有5歲,長得也不高。
“當時看到這么小的娃娃,對他確實沒啥信心。”吳致旭的拉丁舞老師植蓉說,在吳媽媽的堅持下,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收下了吳致旭。
出人意料的是,僅僅4個月的學習后,吳致旭便在一次省級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又過了4個月,他更是在全國魅力風采大賽上奪冠。吳致旭也就此走上了拉丁舞之路。
他是網民封的“特長帝”,演出最多的時候一天10場。在如此頻繁的演出安排下,他在全班58名同學中,仍考進了前10名。學校里他還是班長,這些年所獲得的舞蹈、聲樂、體育等各種比賽證書中,僅一等獎就超過100個。
今年,他被推舉競選成都市“公益之星”,在申報材料上,整整10行獲獎經歷,甚至引來不少人質疑他“做假”。
他叫吳致旭,5歲學舞,今年12歲。他究竟是個怎樣的少年?
特寫·起舞的少年>>>
踏步、踩步、甩頭,音樂漸起、舞臺漸亮,12歲的領舞少年吳致旭彎腰攬過舞伴,快速踢腳,裙裾飛旋,干凈利落。
身后,10余對少年舞者身著同樣鮮紅禮服,身姿挺拔,妝容濃艷,表情冷峻,隨著一曲激昂的《西班牙斗牛曲》鏗鏘起舞。
舞曲進入高潮,密集的鼓點響起,男舞者開始舞動斗篷。踩著整齊的步點,領舞少年與同伴一起,瀟灑地將鮮紅斗篷飛旋著扔下舞臺。
音樂戛然而止,掌聲雷動。
這是6月30日的夜晚,成都嬌子國際會議中心水晶廳,昨晚,這是吳致旭6月里的第10場演出。
“那就是我兒子,吳致旭。”臺下,一位戴著灰框眼鏡的中年婦女伸手一指,微笑著說。
迎著她手指走來的,便是在臺上領舞的那名少年。少年身高足有1米7,小麥色的皮膚看起來很健康。下臺見到母親,他依舊保持著跳舞時那種“酷酷”的表情。
他的成長
獲得的冠軍數不清
經過7年學習,吳致旭在拉丁舞上獲獎無數。“有100多個冠軍了吧?”李建軍問兒子,吳致旭搖了搖頭,說自己也記不清楚。
7年來,吳致旭跳著舞,走上了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四川衛視的舞臺,也曾經同刀郎、韓紅、李谷一、蔣大為等大腕同臺演出。
然而要想成為網民口中的“特長帝”,光靠拉丁舞是絕對不行的。“周一學聲樂,周二學足球和奧數,周三練畫畫,周四練小號,周五練4小時舞、2小時足球。”李建軍清楚地記得兒子小學時的日程安排,甚至到了周末,他一整天也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有時候整理兒子房間時,看著那滿柜子的證書獎杯,李建軍甚至會感動得流眼淚,“倒不是覺得兒子爭氣了或者給我們長臉了,只是覺得孩子真懂事,心里欣慰”。
他的態度
學的東西都是感興趣的
“我學的東西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累。”吳致旭說起話來,有一種異于同齡人的成熟。
母親李建軍也說:“我和他爸爸的態度都是順其自然,他想學什么,我們就盡量給他創造條件,他不想學的,我們從來不強迫。”
正是在父母創造的這種“順其自然”的氛圍中,吳致旭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在兼顧自己興趣的同時,也沒有耽誤學習。
回憶起這7年多的時間,吳致旭說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學了一身本事,那是“誰都偷不走的財富”。“我參加比賽和演出,并不是為了獲獎或者出名,而是想在證明自己的同時,開拓眼界、積累社會經驗。”
他的生活
愛美,愛參加體育活動
因為出色的舞技,吳致旭已經擁有不少粉絲。有時候,粉絲們會拍下他表演的照片放在網上。“我給你說嘛,有些照片姿勢拍得很奇怪,很難看。”
這兩年來,母親也留意到,兒子開始愛美了。昨晚的表演開場前,吳致旭讓母親再三檢查服裝,袖子要捋平,領子要挺立,褲子上,也不能有褶皺。
每天晚上回家寫完作業,吳致旭喜歡看電視,只要是體育節目都愛看。有時時間晚了,父親催他趕緊睡覺。“再5分鐘,就5分鐘”、“最后2分鐘,絕對最后2分鐘”……總有這樣的“討價還價”。
每天吃完午飯,學校有40分鐘的午休時間。考慮正午陽光太烈,老師一般不建議做戶外運動。但吳致旭和幾個球友,總偷偷溜到操場過籃球癮。“我知道老師怕我們中暑生病,可控制不住啊。”
關于跳舞>>>
如果沒興趣了就到此為止
對未來,吳致旭有時會規劃,“可能會考慮先上大學,再自己創業吧”。
但他已經很直接地將自己的全部愛好排除在外,“沒想過做拉丁舞名家,也不想當歌唱家,體育明星也不太可能”,他堅持認為,自己只是喜歡學點東西,“跟長大后的工作沒關系”。
這一點,吳致旭的父母和他不謀而合。
吳致旭跳舞7年了,7年來,為了兒子的舞蹈愛好,母親李建軍估算了一下花費,“10萬以上吧”。而這10萬元的投入換來的回報,只是吳致旭偶爾參加一些商演,會得到幾百元不等的“心意”。
如此投入,值不值?李建軍說,她跟丈夫從一開始送兒子學舞蹈,就沒考慮過回報。“哪怕以后只是在工作單位的聯歡會上跳支舞,也不錯”。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功利心態,李建軍坦言,“如果以后兒子上高中成績有下滑,或者高考一時沒發揮好,可以考慮走藝體這條路”。她迅速強調,“假設,這只是假設”。她和丈夫更希望,兒子將來的生活自己做主,如果哪天沒興趣了,也就到此為止。
天府早報記者蔣超 實習記者肖小波 攝影黃瑤
記者手記>>>
少年心里很踏實
做這個報道前,我有些猶豫,將這個12歲的少年,置于公眾的目光下,他將面對怎樣的輿論狂潮?
試探著,在采訪結束時,我把此前網絡上的種種質疑和批評“拋”給了這個12歲的少年。他拍拍還沒來得及換下的斗牛服大袖子,露出尖尖的小虎牙,笑了,“沒關系吧,我心里踏實就夠了。”
這真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回答。
實際上,在聊了三四個小時后,我原本忐忑的內心,早已逐漸安穩了下來。因為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被父母意愿強加、被傳統教育扼殺天性的少年。沉穩而不失陽光,是這個孩子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昨晚的采訪中,我也不斷追問吳致旭“累嗎?”“累”。“那你快樂嗎?”“快樂!”我也不斷地追問他的父母,“對兒子有什么期望嗎?”“沒有,我跟他爸的意見很一致,孩子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至于以后的發展,無所謂。”
這真是兩個讓人愉悅的回答。對于一個少年來說,還有什么比快樂更重要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