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羅·紐曼回家鄉拉票 為了確保更多的人在總統大選的決定性投票中投克里一票,上周 六,美國著名演員、前奧斯卡影帝保羅·紐曼(上圖戴帽者)以70多歲 高齡之軀,來到自己幼年成長的家鄉俄亥俄州的沙克爾海因茨,拜訪 了位于布萊頓路當年住所旁的老鄰居祖爾·赫茨、他的夫人及赫茨的 岳母喬伊·寶藍德,這些老鄰居向紐曼表示,他們早已是克里的支持 者,并保證會投上他們“寶貴”的一票。 邁克爾·摩爾監督投票 11月2日是美國大選投票之日,此前掀起政治電影熱潮的紀錄片 《華氏911》的導演邁克爾·摩爾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扳倒布什的絕好機 會,準備了兩手計劃以做最后一擊。 首先就是在大選之夜利用互聯網播放《華氏911》全片。美國東 部時間晚8時,這部長達122分鐘的“戛納金棕櫚”影片通過某網站的 視頻點播系統接受選民“檢閱”;同時,一家衛星電視轉播公司也為 它多達1000萬的衛星電視用戶提供播放服務,只不過兩者都要花費點 播者9.95美元的費用。 其次,邁克爾·摩爾還在大選決戰地俄亥俄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兩 處投票地點安放數百架攝像機,隨時觀察是否有壓制投票結果的“黑 箱操作”發生。據稱參加這一監督活動的自愿者多達1200名,包括各 類專業、業余的攝影師、電影工作者和電視錄像制作人!拔乙嵝 那些試圖掌控投票結果的人:對選民的脅迫和控制是絕不可容忍的。” 摩爾說。 “前進運動”播放平民自白 與邁克爾·摩爾的激烈攻擊態度不同,美國紀錄片領域的執牛耳人 物艾羅·莫里斯采用了更為客觀、理性的大選廣告戰略。這位奧斯卡最 佳紀錄片得主參加了美國政治運動委員會發起的“前進運動”,采訪 了50多位在2000年投過布什一票、如今轉向克里陣營的普通公民,讓 他們直面鏡頭,訴說為什么產生了這樣的立場轉變。 這些受訪者的自述主題包括伊拉克戰爭、環境問題、經濟問題、 國家安全、宗教問題、外交政策、言論自由和公民權利、教育問題、 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等各個領域,受訪者的社會階層和個人背景都很 有代表性。 艾羅·莫里斯執導的《戰爭迷霧》曾獲得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獎,其影片一向以簡約、冷靜的風格和深刻尖銳的洞察力著稱。艾羅 ·莫里斯這次拍攝的一系列“小型自白”在視覺上頗似蘋果公司的產 品廣告:單色背景、人物居中、直接對鏡頭講話等等。該系列宣傳片 還在《紐約時報》上做了“今年我們選克里”的廣告。 《布什主義》上映產生聯想 與往屆美國總統大選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界參與的熱情更高了, 此前,紀錄片《華氏911》曾讓布什感到狼狽不堪,或許是感覺到紀錄 片太過嚴肅,在美國大選開始之際,一部名為《布什主義》的輕松諷 刺片開始在美國上映。 眾所周知,布什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向糟糕,為此他鬧出不少笑話 來,這部影片恰恰抓住了這一點,喜劇演員布賴恩·安格和作家雅各 布·維瑟博格總共精選了這位美國總統的50句經典語錄呈現給人們, 在一個場景中,一臉同情的布什用他難懂的得州腔對一名困惑的單親 媽媽說,“我知道對你來說讓家人吃飽是多么的困難!倍诹硪粋 場景中,在一次為伊拉克戰爭辯護的演講時,布什對著群情激憤的人 們表示,“我還要花點時間恢復混亂。” 該劇導演伊麗莎白·里德爾表示,為了尋找這位總統最著名的語 錄,她翻閱了不計其數的資料,“我們只是想在沉重的政治氛圍中帶 來一些政治幽默。”里德爾解釋了拍攝這部片子的初衷,實際上,她 今年也拍過一部名為《布什的大腦》的紀錄片,這部片子被普遍認為 是諷刺布什的影片。 由于正值美國大選,選擇在這個時機上映該片,難免會讓人產生 一些聯想。 鏈接1 電影中的美國總統 《總統接招》 退休總統競選小鎮市長 在白宮完成兩個任期的工作后,前美國總統門羅·寇爾搬到了新西 蘭海岸的一個小鎮,他想在那里撰寫自己的回憶錄,享受退休后的休 閑日子。這個小鎮其實就是他的家鄉,緬因州的莫斯普特,原本打算 安享晚年的前總統門羅,適逢莫斯普特舉行市長選舉,被街坊鄰居們 推選為候選人,極力慫恿他擔任他們的新市長…… 《競選總統》 陰謀從小石城開始 本片追根溯源,一切陰謀從小石城開始。那時還是阿肯色州州長 的克林頓一帆風順入主白宮,但是犯下了“一人得道”、卻沒有讓“ 雞犬升天”的錯誤——把他的“朋友們”留在了身后。這些被背叛的 朋友惱羞成怒、繼而互相勾結,醞釀了希拉里·克林頓所稱的長達10年 的“倒克”運動…… 《第一女兒》 充滿家庭色彩與親情 美國總統家的千金薩曼莎已經年滿18歲,即將要告別養尊處優的 生活去上大學。她和所有大學新生一樣,強烈地渴望脫離家長的束縛 與管制,過上獨立自主、無拘無束的新生活。如果是一個普通家庭的 孩子,想得到這分自由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對薩曼莎來說,明顯是一 件非常艱難的事,作為美國第一家庭的第一女兒,她的身份注定離不 開特工的秘密保護。這也是總統答應女兒的條件。就這樣,總統女兒 走進了大學,沒有人知道她的這一特殊身份…… 《華氏911》 射向布什的利箭 涉及美國“9·11”事件的一部紀錄片。導演在影片中直接批評布 什政府在反恐怖主義上的態度,表明布什取得的所謂“成就”不過是 符合了他的自身利益。同時,他還揭露了布什家族與拉丹家族之間不 同尋常的政治和金融關系。影片有一半是在伊拉克實地拍攝的,敘述 了美國士兵因為錯誤的戰爭理由而混淆了自己在伊拉克所扮演的角色 …… 《刺殺尼克松》 借機指責布什 《刺殺尼克松》一片講述了一位名為山姆·畢克的家具商曾在1974 年試圖劫機刺殺美國當時的尼克松總統,結果以失敗收場。畢克這個 形象代表著社會上處境艱難、缺乏生存機會的人群。正是由于生活的 窘迫,山姆·畢克才走上了極端的道路。(本報綜合) 鏈接2 歷屆美國影迷總統 羅斯福參政前,他曾經想寫電影劇本。1938年,其妻埃莉諾為影 迷雜志《電影》月刊寫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么我們羅斯福一家都 是影迷》。在文章里,她列舉了一些他們喜愛的影片:《白雪公主和 七個小矮人》、《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及幾乎所有秀蘭·鄧波兒主 演的影片。 艾森豪威爾他在兩任總統期間,平均每年看100部影片。他喜愛 的影片有《桂河橋》、《正午》、《七兄弟的七個新娘》和《田地的 天使》等。 肯尼迪1961年,肯尼迪想看斯坦利·庫貝里克執導的《斯巴達克 斯》,這可急壞了白宮的電影放映員保羅·費希爾,因為這部影片只 能在配備有65毫米電影放映機的大影院上映,而白宮只有35毫米的放 映機。費希爾回憶說:“一天夜里,總統帶著特工,一起步行去電影 院看《斯巴達克斯》?偨y說這是他看過的最佳影片,比《賓虛》還 要好。”此后不久,美國電影協會開始給白宮送片。 尼克松他最喜歡的影片有1939年由貝蒂·戴維絲主演的《黑暗的 勝利》和《捕魚人的鞋》、《你好,多莉》和《真正的勇氣》。當然, 在所有影片中,他最喜歡的是《巴頓將軍》!斑@部電影他看過好幾 遍,還做了評論”,尼克松的通訊聯絡處長赫布·克萊因說,“他欽 佩巴頓”。 卡特卡特家只喜歡看家庭題材的影片。卡特宣誓就職兩天后看的 第一部影片就是描寫水門丑聞的《總統班底》。幾天后,卡特開始選 擇更加適合成人口味的影片《教父》、《唐人街》和《燃燒的馬鞍》。 4年里,他共看了465場電影。 里根派拉蒙公司的前任總制片人、里根的朋友萊爾斯說,里根喜 歡看電影的感覺!八慈魏斡捌寄艹韵聝纱笸氡衩谆ā。萊爾 斯回憶說:“有一次放映《甘地》,我們從頭到尾看完了,結果里根 吃了三大碗爆玉米花! 克林頓他喜歡類似《赤裸的槍》那樣的滑稽劇和像《迷人的四月》 與澳大利亞影片《嚴格的舞廳》那樣的藝術影片。白宮新聞副官說, 總統一家每個周末都爭取看一部影片!八麄兿矚g閱讀報紙的娛樂版。 看電影則通常選擇首輪公映的新片。但動不動就亂打亂殺一氣的暴力 片不包括在內。《獨立日》、《天地大沖撞》和《彈簧刀》等都是他 喜歡的影片!
|
|
|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