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林,1962年生,淄博市博山區人。現為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空間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能源學會理事長。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05年入選“泰山學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家庭的冷暖空調以至散熱片,賓館的中央空調、采暖、熱水系統,都是換熱器在起作用。牛奶廠的加熱、冷卻、滅菌等設備,也都用到它。當然換熱器用得最多的,還是在電力、冶金、建材等行業。比如化工企業,40%的設備是換熱設備。”程林教授在解釋熱科學時這樣說。
8月初,經科技部批準,以山東大學為第一承擔單位,清華大學等五所高校共同承擔的國家“973計劃”項目——“高能耗行業典型換熱設備節能的先進理論與方法”獲立項,山東大學程林教授擔任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中國是高能耗國家,如何節能就是一個大問題。”程教授說,目前主要是工業耗能,民間耗能比如建筑耗能,也占到整個能源消耗的30%以上。他與同事田茂誠教授共同研發的彈性管束系列換熱設備,較一般換熱器效率提高10%—15%,目前在全國1200余家重要工程中應用,產生經濟效益數十億元。
“打個比方,彈性管束換熱器像一盤空芯的蚊香,如何用最小的換熱面積、成本,獲得最高的換熱效率?”程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如果換熱器內的水、汽等介質,能夠使換熱器盤管振動,這不僅能強化傳熱,也能使設備內表面的積垢大大減少,達到節能和提高換熱效率的效果。
根據這一理論設計的彈性管束換熱器,2000年已成為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形成屬于我國的知識產權。該技術項目也因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程林198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動力工程專業,繼而在這里獲工學碩士,在東南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除技術上的頭銜外,程教授還是山東省政協常委、省青聯副主席,諸多榮譽面前,他未現一絲浮躁。談到自己的業余愛好,程教授表示很喜歡讀文學、哲學方面的書,《魯迅全集》、《胡適全集》等,他都愛不釋手。
現在,程教授手頭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擔任山東大學AMS項目組的首席科學家。AMS(阿爾法磁譜儀),是由丁肇中教授領導的大型國際合作科學研究,2004年3月山東大學參與該計劃。根據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提供的簡化模型,山東大學負責模擬完成AMS運行過程中189種工況的散熱環境,現已成功設計制造了合乎規格的散熱板。
在山東大學AMS項目組實驗室,程教授向記者介紹了微通道實驗臺、熱管實驗臺等項目組正在開展的相關研究的實驗平臺,并展示了在山東大學設計、制造完成的全部AMS結構件,它們今年10月前將運至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進行總體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