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 崇真
□通訊員 趙健
本報青島8月27日訊 受傳統就診思維方式的影響,不少社區居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大醫院便出現了擁擠和看病難的現象,而社區醫療機構卻冷冷清清。為解決這一問題,青島市中心醫療集團和周邊社區二十余個醫療機構結成同盟,專家定期到社區醫療機構坐診,社區居民不用跑遠路、不用排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醫院的服務。
正在一家醫院抱著孩子排隊候診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入秋以后,孩子總是反復感冒,覺得大醫院的醫療水平高,所以一大早他就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可是到了醫院卻發現掛號窗口已經擠滿了人,看個感冒有時要花上好幾個小時。
據青島市中心醫院院長蘭克濤介紹,在就診高峰區,該院門診區域十分擁擠,病人及家屬為了掛號、取藥、檢查都要排長隊,甚至要耗上一上午時間,有的病人經檢查需要住院治療,但由于床位緊張病人只有排隊等候,為此有時因病床難求而產生誤會。而附近的社區醫院則冷冷清清。
為緩解這一難題,青島市中心醫院與周邊21個社區醫療機構結成同盟,84位專家與社區醫療機構結成幫扶對子,定時到社區醫療機構坐診,對社區醫務人員進行培訓,而社區醫療機構遇到疑難疾病需會診可與醫院病人服務中心聯系,同時對一些只需要康復治療的病人可根據住址下轉。
記者了解到,除了中心醫院,海慈醫院也與周邊的兩家社區門診結成同盟。醫院主要派神經內科和心內科專家,每個周六周日坐診。“自從結成同盟后,醫院的就診壓力得到了緩解,而且社區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海慈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居民的歡迎。
青島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稱,大醫院與周邊醫療機構結成同盟這一做法,不僅有效緩解了病人到該院就診排長隊或住院難的現象,同時也為提高周邊社區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周邊社區居民找名醫看病提供了方便。
□通訊員 趙健
本報青島8月27日訊 受傳統就診思維方式的影響,不少社區居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大醫院便出現了擁擠和看病難的現象,而社區醫療機構卻冷冷清清。為解決這一問題,青島市中心醫療集團和周邊社區二十余個醫療機構結成同盟,專家定期到社區醫療機構坐診,社區居民不用跑遠路、不用排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醫院的服務。
正在一家醫院抱著孩子排隊候診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入秋以后,孩子總是反復感冒,覺得大醫院的醫療水平高,所以一大早他就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可是到了醫院卻發現掛號窗口已經擠滿了人,看個感冒有時要花上好幾個小時。
據青島市中心醫院院長蘭克濤介紹,在就診高峰區,該院門診區域十分擁擠,病人及家屬為了掛號、取藥、檢查都要排長隊,甚至要耗上一上午時間,有的病人經檢查需要住院治療,但由于床位緊張病人只有排隊等候,為此有時因病床難求而產生誤會。而附近的社區醫院則冷冷清清。
為緩解這一難題,青島市中心醫院與周邊21個社區醫療機構結成同盟,84位專家與社區醫療機構結成幫扶對子,定時到社區醫療機構坐診,對社區醫務人員進行培訓,而社區醫療機構遇到疑難疾病需會診可與醫院病人服務中心聯系,同時對一些只需要康復治療的病人可根據住址下轉。
記者了解到,除了中心醫院,海慈醫院也與周邊的兩家社區門診結成同盟。醫院主要派神經內科和心內科專家,每個周六周日坐診。“自從結成同盟后,醫院的就診壓力得到了緩解,而且社區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海慈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居民的歡迎。
青島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稱,大醫院與周邊醫療機構結成同盟這一做法,不僅有效緩解了病人到該院就診排長隊或住院難的現象,同時也為提高周邊社區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周邊社區居民找名醫看病提供了方便。
劉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