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胡玥姣
因連續做了9天共27次拔罐,濟南的石女士于13日早上兩度昏迷被送進醫院。經檢查,石女士身體高燒39℃,背部二度燙傷。14日,記者了解到,經過救治,石女士高燒已退,目前還需進一步控制感染。“等消炎了以后,再做修復手術。”

此前,石女士通過朋友了解到濟南一家做理療的慈惠仁養生館,花了8800元的高價購買了一個療程的拔罐,排除體內的毒素。該養生店自稱獨創療法,一個療程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持續8至15天,而顧客需要每天到店里拔罐,每天三次,每次40多分鐘。
從4日開始,石女士第一天去拔罐,此后,石女士每天雖承受著拔罐帶來的巨大痛苦,但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為了排出體內的毒素,她堅持去拔罐。其間,她于拔罐后的第四天開始發高燒,但工作人員卻告訴她,發燒有利于排毒。13日早上,石女士的母親發現其昏迷,緩解之后,石女士還要準備去拔罐,不想沒走出家門便第二次暈倒。其母親隨后將石女士送至醫院。
14日,記者再次聯系到石女士,她告訴記者,經過咨詢省中醫的專家,她已經不再相信養生館的這種療法,而且已經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賠償十萬元的治療費用。
對于石女士一天拔罐三次,一次40分鐘,連續9天拔罐27次這一情況,濟南市中醫院副主任醫生萬主任很吃驚。她表示,這已經遠遠超出人體能承受的正常留罐時間以及頻次。另有資深醫生表示,從養生館展示的宣傳圖片來看,罐子內有很多紅色的血水,很像中醫拔罐刺血的療法。該醫生表示,僅就拔罐刺血而言,一般一周才能進行一次,每次對罐子的數量和時間都有要求,“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據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拔罐主要針對濕氣比較重、局部有淤血、血脈和經絡不通的人。“一個人一個拔法,想達到的目的不同,罐子不同,手法和次數也不一樣,最好選擇去正規醫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實習生 祝慧思)
近日,山東省出臺文件加強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工作,要求對經大病保險報銷后仍有困難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對象、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詳細]
昨日,全國首部《共享單車與城市發展白皮書》在北京發布。女大學生騎行多為上課、逛街,騎行速度最慢;而白領女性通勤接駁的騎行距離最短;男大學生周末騎行量增多。[詳細]
記者4月13日自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獲悉,我市自2017年3月16日起,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新舊政策銜接設置了1個月過渡期,4月14日,過渡期正式結束。[詳細]
云數貿五行幣的傳銷騙局4月8日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但齊秀平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他母親參與其中已兩年多,據稱負債近百萬,但至今仍執迷不悟,未有終止。印有張健頭像并號稱10克萬足金的五行幣,只要推薦下線購買,上線即得返利500元,如果推薦注冊500元,上...[詳細]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按5.5%左右調整退休人員待遇,是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慎重做出的決策。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養老負擔越來越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不斷增大,確需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合理確定調整水平。[詳細]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4月13日,山東、河南兩省部分地區相繼出現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局部伴有7-8級大風,導致部分蔬菜大棚不同程度受損,棉花、大蒜、西瓜等作物受災減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