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艷
責任編輯:王曉亮
昨天上午9:30,6位省政協委員宋傳杰、劉愛麗、王玉亮、張法水、常愛玲、趙勇來到本報接聽“民聲連線”,1個小時的時間里,共有近300個電話接入;6位委員最終接聽起75個電話。養老、醫療、治堵、拆違、入學、住房、文物保護、節水保泉等問題,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文/記者 楊芳 張雯雯圖/記者王曉峰
居家養老生病了 子女可否“帶薪陪護”
“我是獨生子女,今年60多歲了。我的父親快90歲了,這個冬天,因為他身體不舒服,我一直在這邊照顧他。對于居家養老,我覺得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昨天,濟南市民李春香給“民聲連線”打來電話。
李春香告訴省政協常委王玉亮,要是從方便上講,老年人應該是住養老院最舒服,“可是我們的退休金太低,每個月只有2500多元,我退休快十年了,今年退休金才漲到了2600多元。很多老年人因為還要留點錢看病,剩下的錢根本不夠住養老院的。”
在這種情況下,居家養老成為很多老年人的首選,這也是國家倡導的一種主流養老方式。“國家支持發展居家養老,可實際上效果不是很明顯。”李春香說,她的一個老姐姐快80歲了,老伴去世,自己一個人住。“她現在連吃飯都成了難題,更別說生了病照顧自己了。”
李春香說,前段時間父親生病自己打了120,“可是急救人員來了,連開門也開不了了; 那個快80歲的老姐姐,前一段時間生了病,連打個急救電話都打不了,想自己倒杯水喝都倒不了……”
聽了李春香的話,王玉亮感慨良多,“你反映的問題很現實,政府也開始重視起來,我們的養老產業的確需要發展。”他說,從我國的國情看,老年人還是習慣于居家養老。他的一個朋友正在做養老產業,學習美國的做法,能自理的老人可以去養老院(幸福家園),不能自理的老人去養老醫院。“一個為健康老人服務,一個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務,兩者都不可或缺。”
他說,其實,居家養老在家里面不如在群體里面更好;一個社區一個居委會應該組成老年人活動協會,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豐富,這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園。“居家養老的局限性和生活質量的無法保證,從目前看,對一些老人來講只是一種無奈地選擇。我國已經步入老年社會,國家在努力發展壯大養老產業,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努力。”王玉亮說。
李春香說,老年人身邊需要人陪伴,尤其在生病期間和手術康復期。“北京提出關懷老人,其子女可以帶薪休假,咱們山東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下?”據她介紹,老人子女的“帶薪休假”區別于旅游帶薪休假,是在老人病重期間或者手術后,針對照顧老人的特殊情況,可以提出“帶薪陪護“。“建議國家和我省出臺這方面的政策。”王玉亮對李春香的建議非常贊同。
早餐晚餐孩子可以回來做 老年人午餐問題亟待解決
昨天的“民聲連線”建議中,有3條是關于如何解決老年人午餐問題的。
79歲的李庶娟女士告訴王玉亮,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疾病,孩子上班離家較遠等原因,如今午飯越來越成為她的心病。“我前段時間犯了病,連飯也做不了,孩子上班也來不了做飯,好幾天中午都沒吃上飯。”李女士看到濟南市歷下區一些居委會為老年人建設了老年食堂,也提出在老年人集中小區建設老年食堂。
80歲的張先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告訴省政協委員趙勇,他是天橋區的居民,“我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給我做得了早飯,下班回來也能做晚飯;中午回不來,我只能吃涼的……”張先生建議每個社區都要設立老年食堂。“我去居委會問過,居委會也有難處,沒有地方、也沒有錢做這塊兒投資。我建議國家給居委會投入點資金建起老年食堂,居家養老也得有配套措施啊。”李庶娟說。
犯了病連電話都不能打 給老人家里安裝個報警器吧
在居家養老的老年群體里,有不少老人有一種或者幾種老年疾病; 疾病癥狀也各有不同。對于獨居老人來講,一旦犯病沒有被及時發現,很可能帶來致命危險; 而那些即便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如果子女上班期間犯病,而他們又無法及時聯系到子女,也是很要命的。“我現在一個人在家,犯了病,連打電話的力氣都沒有。我希望社區給安裝‘報警器’,直接通到社區居委會,即便子女都不在跟前,我們也可以及時上醫院。”李庶娟說。
李春香也表示,除了照顧父親,自己家里有什么事也許要回去照應一下,老伴的身體也不好;可從父親家里走出來的同時,她就開始擔心了。“只要是居家養老的,我認為老人家里都應該安裝‘報警器’;政府這方面的投資是不可缺少的。”
84歲老人花1萬元買保健品 兩個月后商行關門跑路
昨天,家住和平路的84歲老人崔奶奶通過“民聲連線”反映,因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去年8月,她通過宣傳單頁看中了幾款保健品。于是,崔奶奶瞞著家人來到位于金龍大廈東樓802室的德林百貨商行,分兩次購買了價值為9990元的保健品。“我分兩次買的,第一次買了12盒鹿茸靈芝口服液,怕家人知道,只拿回家1盒,其余11盒寄存在這個公司;第二次買了4盒冬蟲夏草口服液,全部寄存在公司。”崔奶奶說。
9月底,公司還召集很多購買者前去聽講座開會,可到了10月初,崔奶奶再去公司取藥時,發現公司的大門緊鎖,撥打了之前留的幾個熱線電話也全都是停機、空號。“當時問了旁邊的幾個單位,人家都說不知道,也有的說可能公司臨時有事,人都出去了,讓我等等再來。”崔奶奶說。到了10月18日,崔奶奶又去公司看,依舊是大門緊鎖,她又問了旁邊一家做印刷的公司,人家說老板可能是跑路了,讓崔奶奶趕忙報警。
省政協委員劉愛麗表示,現如今很多老人輕信廣告宣傳上有關保健品的廣告,瞞著家人購買大量的保健品,有的甚至把養老金和看病的錢全部拿來買保健品。有些公司賣完保健品就跑路,讓老人蒙受巨大經濟損失,這種現象越來越多,政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
小區違章建筑侵占綠地 盼盡快拆違修步行棧道
昨天,家住陽光舜城小區的段先生通過“民聲連線”反映,原本規劃圖中的綠地規劃,如今全都變成了售樓中心、酒店等,希望相關部門盡快拆除違章建筑,還居民健身綠地。
段先生表示,他所反映的地塊位于目前已建成的水映歷山住宅小區西南,沿中11區東側向南至重華苑9號樓。按照濟南市規劃局的有關批復,該處應建設陽光舜城中區山坡綠地。在建設階段,此處大部分已被三聯以“三聯城建售樓中心”的名義,建設了一座磚混三層(約3000余平方米)的實體建筑。“如今,這里已被改成‘金三杯酒家’;彩板房大部分成了酒店的員工宿舍; 還有海綿工程項目部及其他單位建的臨時用房; 空余場地變成了停車場。”段先生說。
規劃中的山坡綠地,現在僅剩下最北端的0.5公頃,還被堆放了大量建筑渣土,使原來距馬路2-3米高的平臺變成了7、8米高的渣土山,很多居民還在附近開荒種地。一到冬季黃土裸露,風過塵飛污染環境。雖然辦事處設了一塊大廣告牌,也難遮擋殘存的莊稼秸稈和渣土山。段先生認為,按照規定,項目建成售出兩年后,這些臨時建筑用房應按規劃進行綠化,但大家反映多次都未能得到滿意答復。
段先生建議,這些原本在規劃中就有的公共綠地,應該盡快拆除違章建筑,同時結合附近山體修成步行木棧道小路,方便小區居民登山休閑健身。
另外,如今大明湖景區已免費開放,可景區南岸以堆積土壩綠化植樹方式,形成了一道人為的隔離帶。市民行走或乘車在明湖南路上,幾乎看不到大明湖,美麗開闊的明湖水面被密植的樹木擋住視線。段先生說:“大明湖南岸可以借鑒其他城市做法,移除樹木、鏟平高壩、修筑可供居民休閑、散步的健身路徑,也可以根據明湖南岸歷史典故做幾組景點,供游人沿湖探尋老濟南故事。”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了解到,山東省安排2.79億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山東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為對象,全面開展扶貧特惠保險,主要涉及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家庭財產保險。[詳細]
4月25日晚,二環東路南延一工地內,防塵網破裂,渣土未覆蓋。記者王汗冰 攝 25日晚,市政府督查室會同市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局三部門聯合,組成三個督查組,開展建設工地揚塵污染專項督查。[詳細]
156萬轉讓費,50萬棵幼苗,這是61歲的戴洪義教授帶領課題組交出的一份答卷。“福麗”蘋果新品種由該校果樹專家戴洪義教授團隊培育。”張兆法介紹,預計今年開始大面積繁育、種植50萬棵“福麗”幼苗,3~4年以后,市民就可以品嘗到這個新品種蘋果。[詳細]
產房,是全醫院唯一一個讓人喜悅的地方,小生命的到來,讓這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這要歸功于助產士。記者從培養助產士的兩所學校——青島市衛校和青島市第二衛校了解到,助產專業學生真的是非常“搶手”。[詳細]
今天,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走出去”的企業和個人在境外未能享受協定待遇,可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提出申請;國際重復征稅可向稅務總局提出申請。[詳細]
近日,高青縣公安局抓獲一盜竊犯罪團伙,嫌疑人鄭某、賈某、陳某、刑某等人系獄友關系,短短1個月內連續作案二十余起,不用作案工具,專靠白天翻墻進入農戶家中作案,涉案金額達2萬余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