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艷
責任編輯:石慧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月5日,青島發布《“十三五”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青島衛生計生工作發展理念由以治病為中心向關注人口健康為中心轉變,公共衛生服務綜合能力與水平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衛生資源總量和結構趨向合理,符合市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其中,到2020年,人均期望壽命為81.5歲,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張)為6.3張;每萬人口擁有兩名以上全科醫生;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降至26%以下。
以抗菌藥物為重點推進合理用藥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和外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內部決策和制約機制,穩步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探索試行院長公開招聘,推進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堅持公立醫院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建立公立醫院自主控費機制,加強臨床路徑管理。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醫院總支出的比重。制定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社會責任和運行績效相結合的醫院考評機制。規范診療行為,全面實施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安全。落實遏制細菌耐藥國家戰略,以抗菌藥物為重點推進合理用藥,加強處方監管,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
繼續引進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
《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升級。要大力改善中心衛生院基礎設施、醫療設備條件,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2張,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的設置。要全面提升區(市)級醫院服務能力,著重提升黃島、城陽兩區和即墨、膠州、平度、萊西四市人民醫院(中醫院)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的規模和水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區(市)。要在兒科、腫瘤、心腦血管、傳染病等薄弱領域,支持區(市)辦綜合或專科醫院建設,并加強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建設。
在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紅島市民健康中心、藍色硅谷核心區、西海岸經濟新區等區域,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獨立或合資合作舉辦高水平醫療機構。
2020年全市三級醫院達到20所以上
為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鼓勵醫療機構集團化發展,將推進市立醫院醫療集團、青大附院醫療集團、市中醫藥發展集團、市中心醫療集團、市婦女兒童醫院發展集團建設,通過合作、托管、重組等方式,組建資源縱向整合的醫聯體。同時,推進三級醫院均衡布局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市立醫院東院、青大附院東院區、市民健康中心、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市八醫東院區、市五醫擴建工程、青島北部 (平度)醫療中心、即墨東部醫療中心、眼科醫院紅島院區、萊西市中醫醫療中心、膠州市醫療中心、西海岸國際醫院、開泰耳鼻喉專科醫院、古鎮口軍民融合示范區醫療機構等三級醫院建設,到2020年全市各類三級醫院達到20所以上。促進不同類型社會辦醫機構健康發展,放寬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和服務領域要求,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機構預留規劃空間,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社會資金投向老年護理、口腔保健、康復、臨終關懷等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到2020年建成2至3所三級社會辦醫療機構。
每個家庭擁有1名家庭醫生
為把分級診療落到實處,《規劃》提出要建立不同級別醫院之間,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續性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明確入出院標準和轉診原則,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同時,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標準。
控制三級醫院普通門診規模,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二級以上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轉診預約掛號服務,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病人優先安排診療和住院;將恢復期需要康復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轉診到病人就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鼓勵二級以上醫院成立全科醫學科。實施家庭簽約醫生模式,力爭實現每個家庭擁有1名合格的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1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1張服務功能完善的健康卡。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鼓勵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定期出診、巡診服務。
建立中醫綜合診療中心
就如何推動中醫藥全面發展,《規劃》指出,要整合中醫藥資源,推進中醫特色醫聯體建設。建立中醫綜合診療中心、煎藥服務中心和中藥制劑加工中心。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膠州市中醫醫院,建成4所三級中醫醫院,縣級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標準。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館(中醫藥綜合診療區)建設,到2020年,建設150個國醫館和100個中醫專病(專技)特色門診,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傳承研究,建立重點中醫學科、重點中醫研究室、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等。
建設全國醫療健康信息化示范區
為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規劃》提出,要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計劃,成為全國醫療健康信息化示范區。要建設居民健康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全預約掛號系統,通過電腦、智能手機、醫院自助設備等訪問通道,實現預約掛號、信息查詢與維護、健康知識瀏覽、健康咨詢與專家互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等應用。建設醫療業務協同應用平臺,建立區域影像、區域檢驗檢查、區域心電、區域病理診斷中心,構建市級醫療業務協同應用平臺,促進跨地區、跨機構醫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建設智慧醫院,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集成平臺建設,實現各業務系統、數據源互聯互通,推進移動醫療,探索構建云醫院體系。到2020年,居民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預約掛號率達到80%,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達到95%,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覆蓋率達到90%。
建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規劃》還提出將完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加強綜合醫院婦產科和兒科建設,設立助產技術培訓中心。到 2020年, 每千常住人口產科床位數達到0.29張以上,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床位數達到2.2張以上、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人以上。此外,還將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和臨終關懷機構等。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
今晨6點,山東省氣象臺大霧紅色預警信號降級為大霧黃色預警信號并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信號。省內高速公路收費站仍大面積封閉。 [詳細]
記者獲悉,作為我國未來發展主體區、經濟發展主力的城市群19大分支規劃2017年將全部完成。 有業內人士透露,城市群將成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形態,我國生產力布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將圍繞城市群進行。[詳細]
近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港發布2016中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排行榜,與以往類似,東部沿海的江蘇、浙江、山東依舊保持絕對優勢,占據了百強榜的“半壁江山”。山東省上榜的20個縣市分別是即墨市(12名)、龍口市(15名)、榮成市(16名)、滕州市(19名)、章丘...[詳細]
所需535孔預制箱梁已完成預制135孔,架梁完成17孔,計劃于2017年12月底前全部架設完,路基、橋梁等工程也全部完工,初步具備鋪軌條件,為明年上半年聯調聯試打下基礎。[詳細]
辛毅介紹說,由于傷情較重,洋洋的創傷評分很低,預測孩子存活的幾率不大,或即使僥幸能保住性命也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據悉,洋洋目前恢復情況較好,已經能順暢交流溝通,四肢及面部也恢復了活動能力,可以下地活動了。[詳細]
臨沂市民馬女士街頭遇到三個陌生人,稱認識“大仙”,可消災去難,結果馬女士不知三人是在“設套”,被騙走了5000元。過了二十多分鐘,小何又從巷子里出來代“爺爺”傳話,說出了張某的家庭境況和孩子的去向,一旁的張某聽著顯出一副驚訝的神情,并嘖嘖稱奇,贊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