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零距離”感受“超級接訪員”譚明建
2012-04-22 23:28:00 來源: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上訪群眾嘴里的“老譚”便是山東省紀委信訪室副處級檢察員譚明建,一個堅守在接訪一線24年的“超級接訪員”。4月18日、19日,大眾網記者“蹲守”省紀委信訪室,與“老譚”“零距離”8個小時,感受“譚式接訪法”——耐心與堅持。

譚明建向來訪群眾解釋國家的有關政策。

在送走上午最后一位來訪群眾后,譚明建和同事才有空坐下來吃飯,這時已經快到中午兩點了。

大學畢業后便成為譚明建同事的王茜認為,在工作上譚明建是一個“多面手”。

說起譚明建,曾經的信訪“老戶”李慧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干部不一樣”。

譚明建每天都堅持去看望自己86歲的老母親,并幫老母親洗腳。

譚明建過生日時一家人拍攝的全家福,照片上的老譚很“萌”。
大眾網濟南4月22日訊(記者 赫洋)“老譚,你給我們評評理,這事政府是不是應該幫我們解決?”“老譚,你能不能幫我們給領導再反映反映這個事情?”在山東省紀委信訪室的院子里,每天都有來自全省各地的群眾慕名前來找“老譚”。上訪群眾嘴里的“老譚”便是山東省紀委信訪室副處級檢察員譚明建,一個堅守在接訪一線24年的“超級接訪員”。4月18日、19日,大眾網記者“蹲守”省紀委信訪室,與“老譚”“零距離”8個小時,感受“譚式接訪法”——耐心與堅持。
不能讓群眾迷糊著來,再迷糊著走,就得“能為常人所不能為”
4月18號一大早,來自萊州的王老太便敲響了信訪室的大門。“我想給領導反映個事情,門口值班的同志說讓我進來找‘老譚’,你是‘老譚’嗎?”王老太顫抖著聲音問道。“我就是,有什么事您先坐下慢慢說。”譚明建趕忙起身,把王老太扶到座位上坐下。“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反映啊?”聽到譚明建這么問,王老太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老譚,你可得給俺做主啊!”
在王老太斷斷續續的講述中,譚明建得知,原來王老太的丈夫在幾年前因病做了手術,但手術三天后便去世了。王老太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認為丈夫的死是醫院的責任,醫院方面卻并不認為自己存在責任,因此王老太便開始四處反映情況。
聽完了王老太的講述,譚明建問道:“當時你有沒有做醫療事故鑒定啊?”“俺啥也不懂,沒做過醫療事故鑒定。”王老太這樣回答到。“你沒做醫療事故鑒定的話,你老伴的事情我們也沒法給你定性。這樣吧,你先回家,去你們當地的醫療部門做一個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出來之后,是誰的責任就一目了然了。”聽了譚明建的解釋,王老太原本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那俺先回去,按你說的這個辦法試試。”
剛送走了王老太,緊接著來自萊陽的胡大爺怒氣沖沖的走進了信訪室,一屁股就坐到了椅子上。“他們讓俺進來找老譚,你就是老譚吧,俺反映的這個事性質太惡劣了,你可得聽俺好好說道說道。”胡大爺告訴譚明建,他懷疑自己村里的村干部有經濟問題,“俺要求把俺村的村干部開除黨籍,抓起來坐牢!”
面對激動地胡大爺,譚明建鎮定的表情絲毫沒有變化。“大爺,你反應的這個事情你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這樣,我給你開個介紹信,你去你們當地紀委先反映一下,讓他們先做一個初步的調查。”說著,便給胡大爺開好了介紹信,又當著胡大爺的面給當地紀委打了電話,通報了胡大爺反映的情況。這時的胡大爺早已經轉怒為喜,拿上介紹信便回去了。
譚明建告訴記者,許多來訪群眾因為自身的種種原因,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或是該由誰來解決,而這時候就需要他幫助來訪群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應該去哪里解決,或者適用那些法律條文,這些你必須給他們說清楚,不能讓群眾迷糊著來,再迷糊著走。能解釋清楚這些問題,這就需要你有相當的耐心和扎實的業務功底,我認為這就需要信訪干部‘能為常人所不能為’。”
面對來訪群眾,必須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譚明建對記者說,并不是每一次來訪群眾都會耐心向他反映問題。他也經常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來訪群眾,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而信訪干部在面對來訪群眾的時候,必須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而這就需要信訪干部“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譚明建向記者講述了他曾經在工作中遭遇到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專門進行非正常上訪的老戶,曾多次在省紀委大門口和舉報中心墻上、門上、電線桿上,懸掛、噴刷侮辱性的橫幅、標語,企圖通過鬧訪,給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公司施加壓力,索要十幾年前有爭議的工資和提成。譚明建告訴他,他反映的問題該查的早就查清楚了,公司方面沒有問題,結論是不會改變的。另外,他的問題也不屬于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范圍,應該由公司方面答復和反饋。
聽到譚明建說這么說,這個人二話不說,伸手就抓住譚明建的衣領,把他從椅子上揪了起來。這時候,譚明建身邊的同事要來幫忙,可譚明建卻示意同事們不要動。因為譚明建明白他的意圖,一是想逼迫紀委的領導出來接待他,故意把事情搞大;二是讓110出警,他好借機下臺。就這樣,譚明建被他揪著領子,一句話也不說,和他整整對峙了3個半小時。最后,這個人眼見自己的行為無法激怒譚明建,便只好離開了。
還有一次,兩名婦女來到信訪室反映問題。譚明建經過核實,發現兩人反映的問題早已經有了定論,便向她們耐心的反復說明。但兩人始終不接受這樣的結果,開始辱罵和推搡譚明建。見譚明建不為所動,兩人干脆跑到大街上,大喊“譚明建打人啦,譚明建打人啦!”聽到這個消息,紀委領導隨即前來調查,在當著這兩位婦女的面播放了信訪室內的監控視頻,證明譚明建確實沒有動手打她們之后,這兩位婦女才終于低下了頭。
在回憶這被辱罵、受委屈的情節時,譚明建的表情和聲音始終是平靜的。他告訴記者,有些群眾來訪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現有的利益格局,從而使自己的利益達到最大化。或是要求將自己個人的意志,轉移成黨和國家人民的意志。信訪干部在面對這樣的不合理要求時,必須要頂得住壓力,用自己的意志和業務功底讓這部分人明白:非分之想不可有,非法之利不可得。
我要用真誠打動他們,才能體現黨和政府的形象,我24年干小事,干好了就是大事!
在記者采訪的幾天里,譚明建每天的工作都是單調而忙碌的。單調到幾乎每天天剛亮就來到信訪室的大院里接訪,直到天黑才能離開這座院子;忙碌到工作的時候,連喝一口水、去一趟廁所都沒有時間,有時送走來訪群眾之后已經快到中午兩點,他才有空吃一口飯。很多人都問譚明建,你年紀不小,級別不高,干的還是這種既辛苦又受委屈的工作,值嗎?每當這時候,譚明建總是笑著回答:“值!因為我懂得感恩。”
譚明建總是說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他每天下班之后,都會去獨居的老母親家里看看,他的老母親已經86歲了,還能夠自己買菜、做飯,譚明建說這是自己的福氣;他的妻子曾經因患病幾乎到了失明的邊緣,但在組織的關懷下,身體得到了康復,譚明建說這是自己的福氣;他的女兒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后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單位,并在北京結婚生子,譚明建說這也是自己的福氣。
當采訪最后,記者問譚明建,如何看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時,譚明建對記者說:“一個人干什么工作,自己決定不了,全聽組織來安排。我覺得,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能實實在在,把本職工作干好,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既然組織給了我這個崗位,在老百姓面前,我就代表政府,老百姓找我就是找政府,我要用真誠打動他們,才能體現黨和政府的形象。我24年干小事,干好了就是大事;我一心一意地干,老百姓對我滿意,就是對我們紀檢監察機關滿意,這,就是大事!”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