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秋大墓今開棺驗正身 墓主身世求定論
2012-04-18 07:03:00 喬顯佳 來源: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提要] 山東大學考古系教授、博導任相宏說,因木材腐朽嚴重,一槨二棺的結構還在求證中,考古人員最看重的是搞清墓室棺槨結構。除了向墓室“問”墓主人的身份答案,考古人員還可通過出土青銅器的銘文達到這個目的,但這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17日,工作人員在清理一片疑埋有殉人的區域。本報記者 喬顯佳 攝

車馬坑中清理出一件青銅器物。本報記者喬顯佳攝
本報臨沂4月17日訊(記者 喬顯佳) 17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發現春秋諸侯王級墓葬的沂水縣泉莊鎮天上王城景區,考古發掘較16日又有較大進展。南、北邊箱成堆的青銅重器基本裸露出土。
17日發掘清理的重點位于南面的墓室區。記者注意到,經過一天的工作,北邊箱銅錞于、甬鐘、鎛鐘、鈕鐘等青銅重器,經過考古人員用刷子、竹簽細細清理,面目基本裸露出來,規整的形制和精美的紋飾近在眼前;南邊箱部分鼎、鬲上原有的馬骨部分已去除。
考古隊還對墓室西側的一片灰痕區域進行清理,專家推測此處具有發現殉人的可能,將使本次考古價值更加令人矚目。灰痕區南側、南邊箱西側較大片區也在清理中。
懸念最大的當數墓主的棺槨部分。經過清理,棺木上的一段橫木露出土紅色,看上去細密厚實,木質相當不錯。令人欣喜的是,這段橫木下尚有數厘米的空間,對保護棺槨之內的隨葬品有好處。與它同一土層的棺槨木料基本腐朽,看上去和土差不多。18日,考古隊將繼續對墓室部分進行清理發掘,尤其是對棺內的清理令人期待,可能出土證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
山東大學考古系教授、博導任相宏說,因木材腐朽嚴重,一槨二棺的結構還在求證中,考古人員最看重的是搞清墓室棺槨結構。天上王城崮頂地面屬于巖石構成,透水性強,透氣性強,考古中未發現封閉棺槨用的膏泥,因此墓葬中的有機質文物容易腐朽,譬如棺槨木質部分腐朽,僅剩下一層漆皮,原來對棺槨的彩繪,如今就像“蛇褪掉的皮”一樣,倒成了今人了解棺槨結構的依據。由于漆皮一戳即破,這段考古工作十分費時費勁。同樣,像絲綢、漆器、竹編等有機質文物已經很難找到。時隔2500余年,能保存至今的只剩下青銅器、石器、玉器等。
任相宏判斷,如果不坍塌,原墓室高度將在2米以上。隨著考古人員逐漸搞清墓葬棺槨的結構,棺底文物及尸骸也將露出來。他預計,屆時棺內很可能會出現精美的玉器,當然也有可能再出現金器。
考古中還發現一些陶片。陶器因為時代特征更加明確,是考古人員用來判斷墓葬等斷代的依據。可惜破碎較為嚴重,一時無法判斷其形制。除了向墓室“問”墓主人的身份答案,考古人員還可通過出土青銅器的銘文達到這個目的,但這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