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精神”引領全市科學發展、普惠民生
2012-03-02 07:33:00 姜國樂 張宇鴻 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厚德、包容、創新、圖強——歷史的積淀、現實的需要、未來的引領,構成了德州精神廣闊的時空與生動內容。吳翠云說:厚德、包容,對一個人來說是愛人愛己,對我們干部來說就是憂民、愛民,最起碼應該做到不讓百姓生氣、受氣。
□ 本報記者 姜國樂 張宇鴻
本報通訊員 潘全柱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靈魂。
厚德、包容、創新、圖強——歷史的積淀、現實的需要、未來的引領,構成了德州精神廣闊的時空與生動內容。
厚德是品質,體現德州人因“德”而興、以“德”文化營造精神家園、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包容是胸襟,體現德州人吸納齊魯燕趙文化之韻、匯集黃河運河文化之神、海納百川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懷;創新是動力,體現德州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發展轉型升級的精神風貌;圖強是志向,體現德州人不甘落后,鎖定目標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松、堅持發展不停步的豪邁氣概。
厚德載物,大道興州。德州市委書記吳翠云告訴記者:“德州精神”正在激勵著全市人民走向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美好明天。
厚德、包容就是憂民、愛民,就是不讓百姓生氣、受氣
去年的幾件事,可以看出德州執政者的用心:針對鄉村醫生隊伍數量下降等狀況,市縣財政共同出資把所有村醫“養”了起來;市里對中心城區調整規劃,讓城市居民和農民工的孩子就近上學,讓小孩子覺得幼兒園就在家附近、讓小學生放學后“蹦蹦跳跳”就能到家、讓中學生離開家后能夠方便地上學,這一理念和做法開了全省先河;德州市創出的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信訪大廳建在縣委大院的做法,及時排查化解矛盾,不讓百姓生氣、受氣,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并在全國廣泛推廣……
德州學院教授季桂起、梁國楹認為:“厚德”不僅是在“德”字上與“德州”的名稱息息相關,更是德州精神的文化之根、靈魂之源;“包容”則代表著德州人的文化特色與群體性格,是“厚德”之根在地域文化性格上的體現。
吳翠云說:厚德、包容,對一個人來說是愛人愛己,對我們干部來說就是憂民、愛民,最起碼應該做到不讓百姓生氣、受氣。
2011年2月,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設“幸福德州”的價值追求。“建設幸福德州,既要發展經濟,還要通過政府的及時調控,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社會進步成果。”市長陳先運如是說。因而就有了這樣的“幸福德州指標”:在集中一切力量、聚集各種要素抓發展的同時,力爭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以上,每年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免費體檢,確保農民工子女就近就地100%入學和100%享受義務教育政策等;僅一個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目標,就涵蓋10多項具體指標。
今年,德州市拿出7.37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超額完成了省里下達的任務。不僅越來越多的居民住進了新居,而且他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變化——“步行五分鐘就到休閑處、出小區就進購物中心、坐上幾站車能到風景區,真是過上了好日子。”街道退休干部孫慶華說。
平原縣建設農村社區,同時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使產業園區成為社區“工業園”,社區并建點成為產業發展的“家屬院”。坊子鄉大蔡社區村民杜金友一直在青島務工,今年春節后,他選擇在家門口的大蔡綠色食品產業基地上班,當了一名企業質量安檢員,每月工資1800元。目前,平原縣91處并農村建社區已全部啟動建設,縣里圍繞居住社區規劃建設了高標準種、養、加產業園區185處,其中民營企業園區21處,吸納227家企業入駐,帶動轉移當地農村勞動力5萬多人。
創新、圖強就是不甘落后,就是打造產業名城和區域高地
如果按GDP排名,無論總量還是人均,德州在全省的位次并不靠前。但德州不甘落后,他們以創新、圖強的精神狀態追趕、跨躍。“太陽城”的建設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德州審時度勢實施“中國太陽城”戰略,培植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群體擴張。德州太陽能已形成光熱利用和光伏光電產業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10年9月,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在德州成功舉辦,中國太陽城德州名聲遠揚。借助太陽城這張名片,德州不但筑起了新能源產業高地,而且形成了新興產業群,打造出經濟發展“主力引擎”。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體育裝備和節能環保等五大新興產業,連續幾年產值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一批企業成為全國和世界級“領軍者”、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或起草人。太陽能熱水器、功能糖、生物蛋白、中央空調、壓濾機、體育器材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16%、70%、60%、30%、62%和90%。市長陳先運說,德州將把培植“千億級產業”和“百億級企業”作為主攻方向,加速工業擴張升級;
“十二五”期間,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重點打造新能源、生物產業、新材料、電子信息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使德州真正成為“新能源之都”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高地。
地處省界邊際的德州,屬典型的臨邊城市,處于多個經濟節點間。“節點城市”可以吸收不同經濟體的能量,但也存在被擠壓、被邊緣化的危險。交通的暢達,省會城市圈的推出,尤其是天津濱海新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德州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南融北接”區域發展戰略成為德州創新發展的必然抉擇。
他們主動接受輻射,甘當配角。北上與京津、央企結對,實施“拿來主義”,慶云縣與天津市紅橋區聯合打造“飛地經濟”,把紅橋區實力強、潛力大的企業和項目直接拿來就地生根。2011年,在天津召開了山東德州(慶云)—天津(紅橋)合作交流推進會,總投資182億元的20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成功舉辦山東慶云—天津臺灣同胞合作交流促進會,總投資58億元的8個重點臺資項目集中簽約。
南下向濟南“送空間”,自動承接濟南的產業轉移與經濟輻射。濟南都市圈的規劃出臺后,齊河縣著力打造德州“南融”的“橋頭堡”,濟南“北跨”的“后花園”。2007年以來,這里已變成一片投資熱土,濟南的企業和項目紛至沓來,過億元項目就有55個,幾個過百億的“巨無霸”項目正在建設。2010年以來,齊河1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列德州之首。“南融”近5年來,德州與濟南簽約項目725個,項目總投資840多億元。
推動科學發展,勵志創新圖強,為德州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動力。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地方財政收入95億元,增長30%。
日前結束的德州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大力弘揚德州精神,實施產業強市、文化立市、生態美市、惠民安市四大戰略,強化改革促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實干推動四大舉措,努力實現建設綜合實力領先的區域中心、特色突出的產業名城、優勢明顯的區域文化高地、共享幸福的美好家園四大目標。在“德州精神”引領下,一個產業蓬勃發展、環境優美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德州指日可待!

更多新聞
- 山東高考2014年變為3+綜合 關注九大變化
- 青島齊能化工非法吸金數十億 總經理被批捕
- 繞村小河成臭水溝 200余戶村民無奈買水喝
-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就死嬰事件公開道歉
- 2012高考考試說明:基本能力測試全成選擇題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