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大地震”轉眼間已經二周年,距離2009年大眾網發起的援建新模式“今夏請喝北川茶”大型公益活動也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當我品嘗著來自北川的高山清茶,這茶葉走出大山所要經歷的艱辛常常浮現在腦海里,延綿不絕的高山、絕處逢生的蜀道,還有那因地震造成的堰塞湖畔背鮮茶葉壓彎的脊梁。
北川茶農朋友,今年的茶園收成幾何?你們還會不會再為賣鮮葉犯愁?
2009年5月,作為山東省援建北川的新模式,大眾網組織發起“我要愛,今夏請喝北川茶”大型公益活動,倡議山東人民購買北川茶,以此來帶動北川茶產業的恢復,幫助北川人民自我造血恢復經濟。這一活動得到山東人民的積極響應,并受到山東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最終取得巨大成功。
一年之后,2010年5月初,懷著對北川人民深厚的感情,大眾網特派記者于2010年5月4日再次踏上這片熱土。從綿陽到北川,沿途平坦開闊的道路伸展而去,路上忙碌著各種各樣的工程車輛,兩側綠化已初見成效,早已不見了地震后垮掉的民居,取而代之煥然一新充滿羌族特色的小洋樓。
這令記者感到欣慰。
茶農搭船穿越堰塞湖歸去
附近茶農用背簍背著鮮葉來到茶廠出售
賣掉鮮葉,茶農趕緊去搭船回家繼續采摘
狹窄的運茶山道會車艱難,另一側就是深深地堰塞湖
雨季來臨,運茶山道沿途出現的小瀑布
大眾網、生活日報聯合報道組 (記者 曹亮 趙爾印) 5月5日,記者跟隨北川縣俏泉茶葉有限公司重訪他們位于堰塞湖上的茶園基地。
記得去年此時,記者聽聞北川茶農的鮮葉滯銷之時便趕赴北川縣,跟隨當地茶企走過艱難的運茶之路,因地震造成山體滑坡直接阻斷了北川羌族自治縣高山茶葉外運的道路。有些茶園基地采摘的鮮葉外運原本穿過北川老縣城需要2個小時的車程,而地震后,茶企則需要繞道鄰縣江油耗時8個多小時,遇上交通阻塞,運輸車輛要在路上度過一天的時間,而脆弱的鮮葉在運輸過程中受擠壓外形受損甚至霉變,對日后茶葉的質量造成致命影響。
相比較去年,今年的茶葉運輸道路要縮短了不少。俏泉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傅剛告訴記者,如今的運茶道路基本沿著地震之前的線路,但不是原來的道路,原來的道路都已經淹沒在堰塞湖下面了,現在通過的道路是沿著堰塞湖在山腰上重新打通的道路。
從北川老縣城西鄰,新開辟的山路順著堰塞湖一路向山里進發,這條新近才通車的道路,盡管相比較地震過后繞道江油的運輸線路路程大大縮短,但路況的險惡程度甚至超越擂禹路。地震帶來的山體滑坡致使堰塞湖兩側山體陡如刀削,而狹窄的道路如同在懸崖上切出,多數情況下僅容一輛車通過,雨后的山路更是松軟泥濘。據當地人介紹,已經發生過多起汽車墜入崖下堰塞湖的交通事故。
但此時的堰塞湖上,交通異常繁忙。山路上緩慢的行駛著裝滿水泥、磚頭等建材的車輛,湖面上馬達轟鳴,船只在往返運送賣鮮葉的茶農。
由于剛下過雨,記者乘坐傅剛駕駛的四驅越野車緩慢的行駛在山路上,常常被前方深陷泥濘的大車擋住去路。裝滿水泥的卡車前后輪全部裝上了防滑鏈,然而策劃依然時常發生,讓后面車上的人不禁為其捏汗,到了稍微開闊些的地方,大貨車會主動靠邊停下來,讓后面的輕車提前通過。
這些建材將被運到分布于大山深處的村落。據了解,在道路未完全打通之前,建材運送成本極高,這影響了山里茶農災后房屋重建的步伐。如今,記者在北川下屬鄉鎮看到,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的房屋正在加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