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記者 馮煒程
從11月10日油價突然上調,到11月20日電價確定上漲,短短十天,山東“油電氣”等主要基礎能源價格集中漲價,如果再算上濟南宣布近期召開提高水價聽證會,水價上漲亦是箭在弦上,這個寒冷的冬天“漲價”成為熱詞。
而此輪基礎能源價格的集中上漲的原因是什么,有關部門又應注意哪些方面?徘徊在正負邊緣的CPI是否會從此“轉正”?11月20日,記者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采訪。
10天內“水電油氣”漲聲一片
整個11月的中旬,基礎能源漲價的消息就沒有斷過,“漲價”二字頻頻觸動各方神經:11月10日,山東省物價局根據國家發改委政策通告,上調山東省汽、柴油(標準品)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均480元,93號汽油漲至每升6.32元,達到歷史高點,油價上漲率先影響到的是眾多私家車主和整個道路運輸行業。
11月16日,濟南市宣布近期召開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會,擬上調自來水價格構成中的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消息一出引發市民極大關注。
11月19日,濟南瓶裝液化氣價格宣布上調,其中居民常用的12.5公斤瓶裝氣由原來的每瓶79元調至每瓶88元。此間,青島、臨沂等地液化氣價格也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青島15公斤裝液化氣摸高至90元。
11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對全國非民用電價進行調整,山東在漲價之列,另據媒體報道,山東電價漲價幅度可能是2.5分。
記者了解到,像這樣集中、密集地調整能源價格近年來是比較少見的。
CPI借機“轉正”?
基礎能源集中漲價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尤其是同比持續負增長的CPI,上個月已達到“轉正”邊緣,是否會在此輪漲價潮中就此“轉正”?
20日,濟南歷山路上的家樂福超市果蔬區很多顧客在選購蔬菜,而面對價格標簽上的數字,很多人發出了“太貴”的感嘆。
記者看到,除了瘋狂的大蒜已經漲到了每斤5.8元,生姜也已經接近4元,蒜黃3元,其它蔬菜也基本維持在每斤2元上下,“蔬菜價格近期確實漲了不少”,一位正在挑選土豆的市民向記者抱怨。對于菜價上漲,超市一名工作人員說出了很多原因,比如部分蔬菜減產、下雪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油價上漲必然導致的運輸成本增加。
而運輸成本增加的又何止限于蔬菜?
眾所周知,蔬菜雖然在CPI當中的權重不算很大,但是蔬菜價格如果波動幅度很大,它對當月的CPI同樣會有很明顯的影響。而根據山東省統計局數據,我省今年2月份以來,CPI同比連續負增長,但近幾個月降幅逐漸收窄,10月份更是僅有0.3%的負值,可以說已經到了“轉正”邊緣。那么CPI是否會就此轉正?
20日下午,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隊,一位負責人表示,電、油、氣等基礎能源價格上漲一方面會直接拉動CPI走高,另一方面基礎能源由于其特殊性,集中漲價也必然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進一步推高CPI,但是對于CPI同比是否將“轉正”,對方表示由于還要考慮去年同期價格水準,因此“尚不好說”。
專家:應防范跟風漲價
對于“水電油氣”近期集中提價,山東經濟學院的吳奉剛教授認為,這或許與政府財政狀況有關,他說,今年為應對經濟危機,國家實施了四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意圖拉動經濟增長,目前看這一措施確實收到了效果。
不過,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必然導致國家支出的增加,但受經濟危機影響,稅收等財政收入卻在減少,這一反一正就造成了政府財政狀況不佳,這可能是近期能源集中提價的主要原因。
吳奉剛認為,能源集中漲價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雖然能源漲價對整個價格體系的影響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顯現,但能源漲價一旦形成一種心理預期,就可能引發其它商品跟風漲價,因此相關部門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