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被定義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因為在一定時期內新近發生的事實總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當前媒體的容量已大于新聞事實的產量,各報在市場上競爭的方式之一就是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把新聞說出來以避免與其他媒體重復,這很重要,在以后的競爭中將更重要。但當前大部分傳媒從業者尚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對于如何說新聞和如何說好新聞沒有清晰的思路和考量,這也決定了他們在競爭中難以鮮明的特色取勝。好在國內已有少數媒體形成了自己的話語風格,在市場上樹立起了獨特的個性形象。 兩大基本門派 美國鉆石式:傳統的新聞報道手法以美國的鉆石式最為流行,鉆石式也即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最開始,依重要性展開敘述,讀者即使只看第一句話也能明白發生了什么。 中國新華體:新華體是國外新聞敘述方式在國內的發展,有些類似倒金字塔式,把最重要的內容凝結在導語中說出。但長期以來,過濃的宣傳味使新華體形成了機械呆板的模式,就是現在大多數報刊的記者通訊員們常用的套路,如“為……,××區人民政府××會議日前在××召開。區委常委×××等有關領導同志出席了會議。”每逢五一、十一這樣的節假日,一些電視報紙的報道中常常會出現“××的廣場,人如潮,花如海……”這樣的套話,這是新華體的一個典型表現。1981年前后,穆青提出新聞寫作要打破新華體那種比較呆板、枯燥的方式,主張用新聞散文化的方式來表現。以后,新華社女記者郭玲春在會議報道領域展開了一些探索和努力,被圈內叫好,但最終只是一種個人行為,曇花一現式地沒了下文。 國內新流行: 那些八股式的報道方式已為一些銳意創新的媒體和記者所不屑,他們在新聞敘述方式上做出了可貴的探索。現在讓我們看一下國 內幾種較為成型的話語模式,這些更多地是一種個別行為,當然,這些創新的話語方式也確立了這些報刊的鮮明個性。 《三聯生活周刊》式:王顧左右而言他。用一個字概括:撇。往遠處撇。三聯這本知識分子雜志曾經打出“一本雜志和他倡導的生活”的口號,表明了其意欲開創新生活的努力,這也在該刊的文章寫作風格上體現了出來,該刊的優勢就在于對新聞事實的再加工,他們利用自己擅長的文化視角和人文關懷的思路對新聞事實進行包裝,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報道方式,話語方式上的長處成功地克服了在時效上的不足,使該刊在市場上取得了品牌效應。該刊較為典型的代表作就是《貧嘴張大民的奧運生活》,用一流行電視劇人物的各種虛擬生活來反映申奧成功后北京人的心態,妙極了。體現了該刊一貫的民間立場和人文關懷。看三聯的文章總的感覺是比較舒緩,有如周日下午飲茶,閑適恬淡,寧靜而致遠。 《新周刊》式:語不驚人死不休。用一個字概括:擰。往意料之外擰。《新周刊》的風格用他們自己的說法是新銳的,他們深諳吸引注意力之道,從標題的制作到行文的筆法,力爭超出你的想像力,給你一記當頭棒喝,讀《新周刊》的感覺好比吃麻辣火鍋,在讓人的感官享受“非常”刺激的同時,還有些上癮的感覺,總的一個字,就是“爽”,當然,這要胃口好的人才行。其代表作如《下半身批判》,單看這些標題就夠開眼的了,如“下半身顛覆上半身”、“ 下半身簡史”、“下半身辭典”、“下半身脫口秀”、“下半身VS上半身”等,在一些對眼球有誘惑力的字眼前后加上一些前衛時髦的前綴或后綴,起到一種“擰”的效果,類似的標題有“無厘頭.COM”、“婚姻股”、“世紀溝”、“她世紀”等。 《經濟觀察報》式:專家聚會。用一個字概括:攢。往洋里攢。該報的風格可以用其主筆許知遠的風格作代表,有的網友曾概括這位生于70年代的憂傷的年輕人的文章套路為“當×××干……的時候,×××正在……”,于連曾說“聽他講話既令人興奮又讓人疲倦,有太多你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太多你不了解的背景知識,好像他曾擔任過圖書館的館長。”這份以理性、建設性為口號的報紙真的需要人來“讀”而不是“看”,如果你像看其他報紙那樣來看的話,除了較有品位的版面設計以外,你很難知曉其中文章的觀點和信息,就連標題都是那樣地優雅和含蓄,好像又回到了唐朝,有絕句的味道。當然,如果你有耐心讀下去的話,你會發現,他們的確是在努力地讓新聞敘述生動可讀起來,更有趣味性,更有人情味。該報記者章敬平在《倡導一種農民式新聞觀》一文中說:“獲悉一個新聞由頭,敲幾個電話,攙一些舊資料,寫出一篇新聞報道。或者,圍繞一個新聞熱點,用并不扎實的采訪內容,炮制出一個模棱兩可的概念。再把這些滴水的新聞報道和想當然概念新聞,用西化的歐式長句美式語法一包裝,營造出一個云山霧罩的語境,就成了所謂的深度報道。”表達了對那些制造新聞泡沫的時尚采寫手法的痛恨和鄙視,顯示了該報記者執意創新的志趣。 《南方體育》式:就是不好好說話。用一個字概括:痞。往趣處痞。該報的“舞文弄墨”文風是把體育抻長了說話,盡力往遠處邊緣處拉,好像是把體育當作石子扔進文化的池塘,由此蕩漾開一波波的文化回應,在嬉笑怒罵的同時,又有意無意地展出一下自己的學識,捎帶著給讀者普及一些世界文化藝術常識,有心的中學生讀者可以摘抄在筆記本上寫作文時用一下。該報的主力張曉舟曾說他們的態度就是調侃,其宣傳口號也是“以有趣抵抗無趣”,堅決向教條死板挑戰。我們隨便看一篇該報的文章《沒有太陽月光碎裂》,文中寫道:“沒有太陽而月光碎裂,沒有大海的地方,心中的洪波,卷起自己的潮汐。沒有太陽而精神空蕩,沒有月光而雙眼迷茫,沒有越位而維埃里進球無效,沒有拉人而英扎吉破門不算,沒有巴喬而亞平寧孤立無援,沒有蘇克而奧利奇、拉帕奇神勇無比。意大利詩人蒙塔萊曾贊美過《英國圓號》:今晚/黃昏的風/仿佛刀劍鏗鏘/猛烈地吹打/茂密的樹林/擂響/天宇的鼓點/催動/地平線上的浮云。但是,紅顏薄命的藍衣人卻在鹿島之夜遭遇“英國黑哨”,被維埃里命名為“鄉村裁判”的保羅·格拉漢姆,在丹麥邊裁拉爾森·簡的慫恿下,先后封殺了維埃里和英扎吉的入球。……”直到全文的三分之一處,才讓人明白作者是想說球,繞了好大的一個圈子。 很遺憾,我們的羅列不得不到此為止,限于視力及思路,我們找不出更多有鮮明個性的新聞敘述方式介紹給大家,但愿還有更多的××式,讓我們的近萬種報刊能像自然界的花兒一樣姹紫嫣紅爭奇斗妍,屆時,將是廣大受眾的福分。我們期待著。
文/王立綱
|
|
|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