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司法考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點第*章,專家總結了一些關于學習考試的經驗和方法,以助于學員有效備考
第*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它以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為指導,以新中國民主法治實踐為基礎,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吸收與借鑒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是科學先進的法治理念。
(一)法治:所謂法治,就是通過法律使權力和權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會狀態。
(二)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觀念。法治理念是關于法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的思想觀念。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引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理性化觀念體系。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征:
(一)政治性;
(二)人民性;
(三)科學性;
(四)開放性
第二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法治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治思想,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論體系主要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包括思想、理論、“”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的法治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治思想,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二是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
三是堅持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念。
四是堅持人民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基礎。五是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保障。
同時,中國傳統法律思想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來源,外國法治思想也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第三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一、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觀點,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二、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義
“三個至上”從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節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理念的原則界線,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確了歷史使命、提供了科學方法、顴攀了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發展。
“三個至上”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本質要求。“三個至上”的提出,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內在精神,有利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三個至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三個至上”,必須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各個方面,必須貫穿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必須落實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個環節和全部工作之中。
三、準確理解“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實質
(一)黨的事業本質上就是人民的事業
黨事業至上是黨的性質決定的,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必須堅定不移地予以堅持。堅持黨的事業至上,必須切實增強黨的觀念,始終做到黨在心中,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各項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必須旗幟鮮明地同干擾、破壞黨的事業,同干擾、破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行為作斗爭,把確保特別是政治安全放在各項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實際行動捍衛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政權,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二)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維護人民權益,這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憲法法律的最高價值,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目的。
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精神,保障人民各項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必須兼顧不同利益,必須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樹立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憲法法律至上是人類社會特別是近代社會巨大進步的思想結晶,是對治國規律的寶貴總結,是建設法治國家題中應有之義。
“三個至上”的提出,肯定了憲法法律至上這一現代法治文明的合理內核,是總結和探索執政規律的重要成果,標志著黨在思想認識上完成了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
憲法法律至上,體現在憲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體現在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憲法至上,必須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持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四、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內在關系
黨的事業至土、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事業就是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也領導人民遵守和執行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作為執政黨必須樹立、維護和尊重憲法、法律的權威。人民制定憲法法律就是為了協調、保障和發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憲法和法律的最高價值。
在實質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乃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標志,共同反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四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作用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一切立法活動的思想先導;
第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確保我國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初統一的思想基礎;
第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確保我國司法堅持正確方向、實現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第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的價值指引;
第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推動法學研究繁榮和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