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于山頂的馬丘比丘古城:建造原因成謎
印加國本名叫“塔萬廷蘇龍”,意為四方之地。“印加”一詞的本來含義是“首領”或“大王”的意思,是塔萬廷蘇龍的最高統治者。西班牙人到來后,簡單地以“印加”一詞指稱這個國家及其居民,沿用至今。

古印加文明遺址。
關于山頂文明,歷史需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美國考古學家海拉姆·賓厄姆。1911年7月,他在秘魯庫斯科市北邊發現巨大的山頂城市馬丘比丘的遺跡,囊括在印加文明里的山頂文明,才又重新喚起世人的關注。如果沒有那樣一個殘陽如血,映照廢墟的一天,那樣一個曾有人一天接一天生活經年的城市,將深埋在荒蕪的歷史雜草當中,印加文明會因為缺乏細節的依據而漸行漸遠,直到湮沒。
印加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并稱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印加帝國位于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包括了現今厄瓜多爾山區部分、秘魯山區部分、玻利維亞高原地區、半個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印加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意為太陽之子。15世紀為強盛時期,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16世紀初由于內亂日趨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攻陷,生擒并殺害了印加最后一位大王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從此灰飛煙滅。
自那以后的近400年間,人們幾乎遺忘了印加帝國的存在,忘記了山頂上的那個城池。
印加人原為印第安人中克丘亞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魯南部高原,以狩獵為生。10世紀以后,他們逐步北遷,一路征戰,于1243年來到現今庫斯科,在瓦納卡里山上安營扎寨。印加國大約經歷了3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印加國本名叫“塔萬廷蘇龍”,意為四方之地。“印加”一詞的本來含義是“首領”或“大王”的意思,是塔萬廷蘇龍的最高統治者。西班牙人到來后,簡單地以“印加”一詞指稱這個國家及其居民,沿用至今。
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擁有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而聞名于世。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權貴們只享受,不勞動,生活比當代權貴腐敗多了,是典型的寄生蟲。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一切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中心的政治制度,通過各級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全國。奴隸主還擁有一支20萬人的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用其對外擴張,對內鎮壓反叛力量。它還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用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印加王還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經濟措施。例如,對那些剛被征服的山區強行推廣克丘亞語;在全國修路和建驛站,形成了條條道路通首都的交通網,以利于對邊遠地區的控制。
今日,印加帝國最著名和最有說服力的遺址,就是被海拉姆在某個黃昏也許是想上個廁所卻驀然發現的,那個建在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鄧燕婷)
神秘的“空中之城”
恐龍滅絕了,猛瑪象消失了,它們留下了化石;印加人搬家了,他們留下一座空城:馬丘比丘。
為尋找傳說中“消失了的城市”,美國探索家海瑞姆·賓漢姆及其探險隊于1911年6月24日來到了波濤洶涌的圣河——烏魯班巴河峽谷,在云霧繚繞的山頂上,他們發現了已經被廢棄了近一個世紀卻依然雄偉壯麗的“空中之城”——馬丘比丘這座神秘的古城。
古城位于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以北118千米處,名字取自它所在的山峰,字面意思是“老山峰”。它三面臨河,一面靠著白雪皚皚的薩而坎太山,地勢極為險要。
城中建筑極具宗教色彩,凡是磨制光滑、對縫嚴整的建筑均為神廟,且都配備三扇窗,縫與縫之間沒有任何黏合物粘接,連最鋒利的刀片也插不進去。墻上的每一塊石頭都像是在玩拼圖一樣被巧妙地連接起來,與其他的印加遺址的風格大相徑庭。
“神圣廣場”位于城市中央,一座巨大的日晷矗立在那兒,馬丘比丘人通過它來測定時間。在古城的一端還有著名的太陽神廟和“拴日石”,印加人希望用拴日石永遠留住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太陽——萬物生命和希望的起源。
勤勞的馬丘比丘人還在城堡對面的山峰上筑出一層層梯田,并在每一層開鑿了引水渠,引來雪水澆灌農田,企望獲得豐收。
擁有如此美麗而逍遙的空中之城,馬丘比丘人卻棄之而去,沒有任何留戀,沒有任何說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西班牙征服者的原因,可是,根據歷史記載,當年侵略者的鐵蹄并未能夠踏向這里,并且,考古學家在研究中發現,早在1533年,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之前,馬丘比丘人就已經離開了這座美麗的“空中之城”!即使真的是因為西班牙人的入侵,想想印加帝國的雄厚實力,擁有萬騎精銳的印加人,居然不敢和100多人的西班牙入侵者做殊死的戰斗?恐怕說不過去。
天災?部落戰爭?奴隸反抗?種種懷疑都沒有任何痕跡能夠說明。今天的考古學家在綿延的安第斯山脈中,陸續發掘到許多印加帝國的遺跡,證明印加人確實是拋棄了他們美麗的家園,在荒蕪的山地中再建他們理想的國度。
印加人為什么要在如此之高的地方建這樣的一座城市?他們為什么又棄之而去?這種種謎團還有待人們解開。(馬妍)
安第斯山上的文明
堅固的水渠至今還在使用
印加人繼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區修建了水渠和梯田,水渠非常堅固,有些水渠至今還能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約40多種作物,其中包括現在的宇航食品藜麥。他們還飼養駱馬和羊駝,成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飼養大牲畜的民族。這些動物的飼養不僅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這反過來又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
擁有發達的道路交通網
印加人有很發達的道路交通網,修建了以首都庫斯科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重要地區的道路。其中有兩條主干道自北向南縱貫全國:一條沿安第斯山而行,從哥倫比亞南部起,穿越厄瓜多爾和秘魯,進入玻利維亞后通向阿根廷,全長達3200公里;另一條沿太平洋沿岸而行,起自秘魯西北的通貝斯,全長達2300公里。這些道路寬達四五米,在通過灌溉系統之處,道旁筑有圍墻;穿過河流與峽谷時,架有橋梁;遇到河面過寬時,則利用浮橋和渡船,路面平坦堅固,兩旁綠樹成蔭。
用汞提取純金做飾品
印加人的金屬加工業也比較發達,他們懂得金、銀、銅、鉛、錫、汞的冶煉,還會冶煉各種合金,并知道利用汞來提純黃金。金銀主要用來制作裝飾品和藝術品,銅及其合金主要用來制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他們會許多種金屬加工工藝,如鑄造、鍛打、模制、沖壓、鑲嵌、鉚接、焊接等;紡織技術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他們會紡紗織布,他們的毛織品和棉織品花色多樣,色彩調和,制作精細。印加人的制陶業也有所發展,陶器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術、雅致的裝飾、優美的幾何圖案和絢麗的色彩。
懂得解剖和使用麻醉術
在醫學方面,印加人能夠用“T”形銅刀進行解剖,還懂得使用某種方式的麻醉劑。在天文、歷法等領域內印加人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首都庫斯科,印加人在城東、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觀象臺,中心廣場另設一座。根據長期的觀測,印加人測得地球運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時,并據此制定了太陽歷。印加人還有一種歷法是陰歷,包括354天,是根據對月亮的觀測結果制定的。
用象形文字和結繩記事
在文字方面,印加人只知道初期的象形文字和結繩記事,比起瑪雅人的象圖4~6印加馬丘比丘古城遺跡形文字要簡單一些。由于印加人沒有完整的文字系統,文學多是口頭傳說和戲劇。其中最著名的有《奧利揚泰》,在西班牙人到來前已廣泛流傳于中安第山區,在殖民時代又被用克丘亞文字寫成劇本,在世界古典文學名著中占有重要地位。(藜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