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壇巨擘歐陽中石喜收高徒第一課
歐陽中石先生首先深情地對郭超英說:"你父親仲選先生和我是山東老鄉,我們是相知相交幾十年的老朋友了。看到你,我猶見故人。"
冬日里一個陽光和熙的下午,在著名學者郭曉瑜的引領下,"八一"廠特型演員、"鄧小平"的扮演者盧奇,《西游記》中"小白龍"的扮演者王伯昭,西泠印社理事、中青年書畫家郭超英一起來到首都師范大學寧靜的校園里,在書壇巨擘歐陽中石先生居住多年的那間教師宿舍里拜望了他。說起歐陽中石先生,他被學界泰斗任繼愈先生贊為"中華書法第一家",他的道德文章,早已為世人所景仰,他的書法墨寶更是難得的珍品,想聆聽先生教誨的人大有踏破門檻之勢,拜見歐陽先生是許多人的夢想,故三位藝術家都顯得異常興奮。此時的歐陽先生剛從北京醫院的病床移榻家中,因大病未愈,他顯得更為清癯,他的家也權作為了臨時的"病房"。見到來訪的中青年藝術家,先生顯得很開心,馬上興致勃勃地和大家聊了起來。
歐陽中石先生首先深情地對郭超英說:"你父親仲選先生和我是山東老鄉,我們是相知相交幾十年的老朋友了。看到你,我猶見故人。"此時,不僅是郭超英,來訪者都感到由衷的溫暖。記得歐陽先生有言:"我的門對學生是敞開的,沒有節假日。"先生常說:學海無涯,人生有涯。他希望在有限的歲月里能夠把知識更快、更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提攜后進,他從來是不遺余力的。對于歐陽先生的師德品格,他的學生們深有感觸,在寒暑假,學生們仍常到家中與先生一起探討學問。所以,病中的先生面對三位前來拜師的中青年藝術家,話匣子便打開了。
"買賣人有一句很精辟的話:'人不發外財不富'。這句話也很適合學書法的人,就是將別人的拿來成了我的了,這是最合算的。"
"'練',根據什么練?別自己亂練,練了半天還是自己。要學別人的長處。"
歐陽中石先生自認為從小就不是個用功的學生,至今仍不主張用死功夫,他提倡走近道,用智慧去爭取時間:"功是什么,如果把功當作必要的過程來講,可以,只當作時間講就要命了,你不睡覺也沒多少功夫嘛,一個人最多一百年,一百年能管什么用?我們應該把思維集中到最高峰的人那里,你用什么功,他早替你用完了,再往前一步就很了不起,又是個高峰。所以我主張學生在研究學習的方法上,要多動腦筋,不要用很深的功去奪取那一點收獲,而應該用一點的功去奪取更多的收獲。"歐陽先生非常講究學習的方法,他認為方法的"方"就是"方向、目的地","法"就是"從自己的角度到達目的地的路程",因而我們應當"找一個最迅捷的方法去到達目的地"。
書壇上有句話叫"博采眾家之長",歐陽中石先生說:"這不行,你得先學好一個再說,連一個都學不好,馬上學別的,那是走馬觀花,反而個個都學不好。"歐陽先生認為:誰寫得好就學誰,歷史上都認定王羲之寫得好,我們就學王羲之,寫著寫著也許個性就出來了,哪怕到不了很高,至少也有個標準。要學經典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取法乎上"。在王羲之的眾多法帖中,歐陽先生認為《得示帖》最好。他以一個"蓋"字為例,來論述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比如那個'蓋'字,四平八穩,但在王羲之手里一下子變活了,他把'蓋'字擺出了一個有生命的姿勢。我覺得寫字就是把字變成活的,變成有感情的、眉毛鼻子會動的、會說話的生命,這樣才能感染人。"歐陽先生還主張在學習時,如果一個人能夠盡量縮短這個過程,那它的價值就提高了。先生謙虛地說:"我是這樣想,當然完成得不好,只能說我盡到我自己的努力了。"
在書法界,歐陽中石先生是有名的雜家。他治學廣博,文字學、音韻學、繪畫、文學,凡有所涉,俱臻化境。早年他就讀于北京大學,師從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學的是中國邏輯史。后來他又受教于眾多名家學者,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柢。他還是京劇奚派創始人奚嘯伯的嫡傳弟子,擅長老生。歐陽先生觸類旁通,善于把各種學問都融匯到自己的書法創作和研究之中。先生說到:"我是學邏輯學的,這對我今天搞書法很有用。思考問題是邏輯,其實搞書法也是邏輯啊。"接著,他又以中國水墨畫中"蘭草"的技法為例,說明創作應該掌握事物的最大特點。歐陽先生娓娓道來,三個學生目不轉睛地認真聽,十分珍惜這難得的聆教機會。
為了拜見歐陽中石先生,盧奇、王伯昭、郭超英三人均準備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請先生點評。盧奇帶來了一幅四尺大行書和一件行書斗方,王伯昭帶了各種形式的行草作品六幅,郭超英則精選了篆隸楷行草五體書作各一件。先生仔細審視了每個人的作品,對盧奇和王伯昭說:"你們都不是搞這個專業的,是著名的影視藝術家,卻能在書法上達到這樣的造詣,實在難能可貴。如果你們愿意繼續學下去,我們一起來研究。"先生此言一出,二人頓時激動不已。隨后,先生又轉向郭超英說:"你確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故人書藝后繼有人!希望你不要停止對書法的學習和研究,以東晉書風為宗,博采周金漢石、碑刻法帖之長, 追求取勢變化,使自己的書藝更趨完善。"此時的先生,猶如一座大山,屹立在眾人面前。
花謝花開,時光流轉。滿室墨香,笑聲回蕩。時間很快過了二個多鐘頭,而眾人仍興致正酣。考慮到歐陽中石先生年事已高,且正在病中,郭曉瑜提議大家起身,等先生痊愈后再來拜望。三個新拜師的學生只得依依不舍地離開先生淡淡書香攙雜著墨香環繞的"病房"。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家一致認為,聽歐陽中石先生的一番話,何止"勝讀十年書"!先生思維敏銳,不僅具備對實際問題的深刻鉆研能力,更具備宏觀把握全局的胸襟。他為三位學生指明了方向、指授了方法,更進行了鼓勵。
轉眼離拜師之日已過雙旬,每談及拜見歐陽中石先生之情景,三位藝術家仍掩飾不了內心的激動,先生的這些至理將讓他們一生受用。正如范仲淹所言:"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責任編輯: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