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顧2003年 一、國民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初步核算和統計,2003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3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率先突破3000公里。 二、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在省委的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協作,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觀察、早治療,建立健全疾病預防監測、疫情報告、醫療救護三個體系,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 三、“三個亮點”實現了新的突破。去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10.3億美元,增長69.2%,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進出口總值達到446.8億美元,增長31.6%。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3.5%。 四、市場取向改革不斷深化。90%以上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市場基本形成,省屬國有企業改革明顯加快。農村稅費改革繼續深化,全面停征了鄉村公益事業金,87個縣(市區)取消了農業特產稅。 五、人民群眾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45元,增長6.5%,增幅為近5年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0元,增長9.8%。全年城鎮就業再就業增加1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首次實現就業增長大于失業增長。 六、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高校招生錄取率達到7l%,普通高校在校生達到76萬人,增長31%,在校研究生2.19萬人,增長38.5%。嚴格保護耕地,連續4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8‰。 七、制定和實施了重大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總體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制定并開始實施;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通過了省部級論證,各項產業規劃即將完成;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支持30個經濟強縣、扶持30個欠發達縣的政策已經制定下發。 八、“陽光政府”、“責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全省建立政務中心和便民窗口3200多個,17個市全部在城市管理領域實行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突出,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區域經濟發展不夠協調;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有些領域的改革措施不到位;一些行業和領域低水平重復建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經濟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不強,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三農”問題還很突出,農民收入水平仍然較低;社會事業的改革發展滯后,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工作水平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的領導干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 今年工作目標任務和重點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l3%;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2%左右;新增城鎮就業9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5%。實際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力爭發展得更快更好。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重點是: 一、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除煙葉外全面取消農業特產稅,同時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把對糧食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直接補貼。實施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今年新增的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繼續主要用于農村。堅決防止和糾正隨意征占農民承包地、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今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100萬人。 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施積極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集中抓好半島城市群建設、縣域經濟發展、西部地區工業化,形成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趕上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實行東西聯動,引導東部地區農產品加工項目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向西部轉移。全面制定“海上山東”建設新一輪發展規劃,著手研究制定黃河三角洲未來加工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 三、進一步抓緊抓實“三個亮點”。外經外貿、高新技術、民營經濟是我省加快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后勁所在。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三個亮點”更加亮起來。 四、加快改革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組建省、市兩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完善授權經營和外派監事會制度,健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繼續引導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 五、加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大力培養和引進大批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各類人才,著力建設行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 六、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淘汰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產品質量低、污染嚴重的企業。提高城市商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水平,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占補平衡。 七、繁榮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立健全疫情監測和信息報告制度,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應急能力。全省建設和改造105個傳染病院(區),改造加強99個疾控中心。優化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左右。 八、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努力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大力推進“平安山東”建設。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實施“安康居住”工程。加快發展社區服務。繼續抓好“路、水、電、醫、學”五項工程建設。 九、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今年起,省政府將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咨詢。 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要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各級政府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努力提高五種能力:一是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要正視問題,既不回避也不擴大。二是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四是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五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努力建設法治政府。《行政許可法》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要進一步清理現行有關行政許可的政府法規,該廢止的廢止,該撤銷的撤銷,該修改的修改,凡是與行政許可法不一致的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自7月1日起一律停止執行。要認真清理實施行政許可主體,凡未經公布的機關和組織,一律不得實施行政許可。 要努力加強作風建設。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憂患意識,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禁止搞任何形式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反對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浮夸虛報行為。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大案要案,嚴懲腐敗分子。 (本報濟南1月8日訊)
|
|
|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