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王忠謀
手機查看
2022年4月14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9歲的李方平正在和老伴兒播種花生。他們在春天播下希望,企盼一個豐收的金秋。
隨著城鎮化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數億青壯年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進城務工,安家立業。留在鄉村的大多是六七十歲以上老人。他們或許是最后一代一生沒有離開土地的老農民。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他們對土地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對季節變化有著特殊的敏感。“春打六九頭,耕牛遍地走”、“谷雨前后,種瓜種豆”、“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最宜時”……。這些農諺,早已從兒歌、童謠轉化為他們的基因。不用催,不用喊,同一時間節令,大家幾乎干著一樣的農活。
2020年3月14日,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6歲的張延慶正和老伴兒在地頭休息。種地雖然辛苦,但夫妻恩愛苦中有甜。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們在老祖宗生活過的土地上,伺候著莊稼,守護著鄉愁,延續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特別是在偏遠山區,山高地小,大型農機難以施展;水利設施不健全,莊稼收成全看老天爺臉色......。他們的日子過得仍然艱辛。
盡管大多數子女懂得孝道,但老人們明白,孩子們雖然進了城,但買房租房、養家糊口、供娃上學......,日子過的也不輕松,不忍心再給他們添負擔。他們不會“躺平”,只要身子能動,就會像蜜蜂一樣不知疲倦的勞作。
這一代人容易滿足、懂得感恩。近年來,國家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水電路戶戶通,健身設施到村頭,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孩子上學校車接送,廁所改造,老年補貼......。老人們深受其益,滿心歡喜,慶幸自己趕上了新時代。
他們深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開展,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會越來越從容安逸。
“五一勞動節”快到了。把這組照片獻給辛勤耕作在這方土地的父老鄉親們,祝他們晚年幸福,一切安好。
策劃:楊振勇 攝影:王忠謀
2020年3月25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3歲的李傳金正在用汽油微耕機耕地。小型農機的普及,大大減輕了鄉親們的勞動強度。
2022年4月14日,濟南市萊蕪區呂祖廟村72歲的王慶友夫婦正在親戚們幫助下點種花生。
2020年6月6日,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文祖街道大寨村65歲的朱傳圣正在割麥子。
2020年6月6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1歲的李傳功正在和家人打場。一個好收成是老天爺對農民最好的饋贈。
2020年6月7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8歲的孟凡霞正在地里噴灑農藥。
2020年9月20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76歲的李方亮正在喂牛。老人養了5頭肉食牛,每年出欄1-2頭,是他和老伴兒日常開銷的主要來源。
2020年10月7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村委委員、65歲的楊慶泰在和老伴兒播種小麥。這里山高地小,大型機械無法施展,許多農活還要用這種原始的方式進行。
2020年9月20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4歲的張懷才正在剜谷穗。這里海拔高、光照足,谷子品質上乘。
2020年4月5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68歲的孟令泉正在院子里“壓場”。
2020年8月22日下午,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魯地村,78歲的孟凡春正和老伴兒推著花椒下山。年齡大了,腿腳不便,兩位老人中午就在花椒樹下啃火燒、喝白開水湊活了一頓。
2021年10月11日,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南黃崖村52歲的王建偉正在搶運玉米和玉米秸。今秋雨水多,耽誤了莊稼收割。寒露已過3天,鄉親們都在抓緊倒地種麥子
2021年10月16日,濟南市萊蕪區娘娘廟村60歲的耿春來和老伴兒正在齊長城錦陽關下刨地瓜。
2019年10月15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娘娘廟村69歲的秦城禮正在和老伴兒揚場。
2020年11月10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西杓村63歲的劉漢華正在撬玉米茬,準備運回家當燒柴。勤儉持家已經成為植根在他們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