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海報新聞
手機查看

主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共聊城市委宣傳部 山東省攝影家協會 聊城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項目單位 山東畫報社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絲路國際攝影組織國際聯盟 中國攝協北京攝影函授學院 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 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 山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 聊城市攝影家協會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學術支持 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 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中國攝影報社 展覽時間 2025年6月6日-6月15日 開幕時間 6月6日上午10:10 展覽地點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前 言 十年生變 長河煥新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3200公里,溝通南北,水脈寫春秋;2500多年,貫穿今古,文脈傳千載。 千年水云,百年復興。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2022年4月,京杭大運河實現近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千年運河迎來世紀復蘇。2025年3月,連續四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已蘇醒重生的中國大運河,交出一份“何以最中國”的鏗鏘答卷。 “運河通,則國運興;運河塞,則國運衰”。千百年來,中國大運河作為活態的線性遺產、民族流動的文化血脈、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連接歷史、調和南北、滋養民生,始終是其永恒不變的主題。剛剛過去的十年,把時代的浪潮融入歷史的流脈,中國大運河進入新的生命周期,千年文脈得以奔涌不息。 一條運河流動的時光如斯。運河兩岸的人們亦如斯。運河沿線的一座座城市,亦復如斯。運河煙波倒影里的萬家燈火,更復如斯。這樣的人間煙火氣,是流水帶不走的光陰故事。它們不會隨歷史煙塵消弭,而是在長河流韻里永存不朽。 “承京津冀、下接長三角”。這是歷史對占總河段近三分之一的運河山東段作為咽喉要道而給出的準確定位。在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行攝于儒家文化的生發處和傳播地,仰望泰山、瞻望孔孟、尋望黃河,恭迎斯文,禮遇敬雅,細嗅中華文脈亙古賡續的深沉呼吸,聆聽魯風運河流暢不息的歷史回響。以這樣的時代景深為連綴,沿古老而簇新的水岸,在悠遠幽深的運河文化廊道奔赴與凝視,神思卻已游移在帆檣云集、航船輻輳、工商并茂的往昔勝景,曾經“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的美好時光并不遙遠。 在弦歌不輟的儒聲里,向北轉身、向南出發,一路繁花,滿目錦繡:人文臍帶綿延,商貿動脈活化;漕運史話流轉,江南詩韻漫溯……既是地理紐帶,又是中華文明精神圖譜的具象化表達的大運河生命體,正以其雙向流動的文明力,激蕩著守正開新的文化對流,唱響新時代運河文化“水調歌頭”。 日月千秋照,江河萬古流。這次展覽,多維度展現大運河全域的精彩蝶變,是新時代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致力于高質量推動其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一個縮影。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讓我們共同期待,歷史的大運河、時代的大運河,能沿著“奔涌新活力、續寫新華章”的流脈,流向更深、更遠的前方! 中國文聯副主席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李舸 2025年6月5日
部 分 作 品 展 示 守望·遺產之河 終闕晨霞照霧開(攝影/李光)
運河之“心”(攝影/覃世明)
微山島全景(攝影/趙儒華)
打造·生態之河 運河穿城而過,小城安逸美好(攝影/徐延林)
暮色東來閣(攝影/李盛韜)
大運河現代農業全景(攝影/蔣明君)
牽手·風物之河 臨清貢磚(攝影/徐延林) 徐州古運河碼頭(攝影/張冰賢)
運河畔的悠閑生活(攝影/劉偉光)
遇見·文旅之河 微山湖上皮影戲(攝影/侯偉宏)
非遺演出“拉魂腔”(攝影/孔闖)
浙東運河畔,柯橋古鎮的古韻今輝(攝影/孫新尖)
責任編輯:楊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