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海報新聞
手機查看
2024年,攝影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在這個圖像充斥、人人皆可參與攝影與傳播的時代,攝影的重要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凸顯。
攝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平凡中的偉大,讓人性的光輝得以閃耀。攝影師不只是簡單地按下快門,而是使命扛在肩,左肩累了換右肩。
展現真實世界是攝影師的重要責任。攝影師的使命貫穿于記錄、展現、挖掘和推動的全過程,對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追求真實與深度是攝影師的首要責任。要擺脫表面的束縛,深入事件的核心,挖掘背后的故事,用鏡頭捕捉那些細微卻又震撼人心的細節與情感,為世界呈現出完整而真實的影像瞬間。
提升攝影藝術水準也是攝影師義不容辭的使命。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別具一格的視角,創作出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的作品,推動著攝影藝術不斷向前發展。
社會責任更是攝影師不能忽視的。要用照片揭示社會問題,引發公眾的深思,助力社會的變革與進步。
在信息紛雜的環境中,攝影師要堅守專業標準和道德底線,不被潮流左右,為大眾樹立正確的攝影價值觀。
正如康德所言:“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攝影師在這顆星球上探索攝影的意義,是為了在浩瀚宇宙中找到自我、確認自我、把控自我。
在新的一年里,愿我們攝影師們心有大愛、胸有大局,眼中有光,讓那更清澈更明亮的光,捕捉出真實的影像,進而匯聚成世界的真相,讓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不可估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思考與啟示。
錢 捍
2024年12月31日于濟南

1月1日,山東美術館。新年添彩,童心繪世界。一位新潮小姑娘在展賣自己制作的卡通畫。

1月6日,云南西雙版納曼龍勒村。北京來的“小攝影師”米粒在村子里拍照。

1月7日,云南西雙版納雅居樂。著名攝影家王征和昆蟲攝影師盧躍剛在用“微距”觀影。盧躍剛是作家、學者,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本次展覽展出了他六年來使用手機拍攝的150多幅昆蟲系列作品,把昆蟲世界的斑斕多彩定格在人生感悟之中。

1月9日,云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太美了,蓮中之王”竟是一葉“船”。

1月22日,濟南西環汽車檢測中心。三位車主正在等候審車檢測結果。

2月2日,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年貨會。上面:父親與肩上的女兒開心聊天;下面:擦鞋工在清理他的旅游鞋。

2月13日正月初四,山東鄆城縣水滸好漢城商業街。已過23點,一位父親騎電動車帶著女兒回家。

2月15日,山東鄆城水滸好漢城。父親陪伴,母親拍照,兒子堂堂正正坐上了頭把交椅,而鄆城水滸酒廠生產的“頭把交椅”白酒,以傳統工藝制作加口感好,成為人們喜歡喝的名酒。

2月16日,山東嘉祥縣黃垓鎮楊村。養殖專業戶楊良生正在電商直播,向全國現場推銷家庭養殖的波爾山羊。春節期間,已銷售近百只羊。

2月21日,濟南市高新區龍奧金座。一位送外賣的小哥踏雪送餐。

3月1日,濟南市涵玉公園。朱先生帶著他心愛的大公雞在公園里遛彎,引來不少游人圍觀。四年前,老朱從城郊買回3只小雞在家喂養,只有這只頑強地活了下來。老朱給公雞起名叫“堅強”。堅強很通人性,在樓房的家里從不亂拉亂叫,出門老朱走哪跟哪,成了路人觀賞的一景。

3月3日,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峨莊村。攝影家、策展人楊明一大早就來到王元愛家,買她用五種粗糧合成的煎餅。王大娘熱情的拿著剛攤好的煎餅和大蔥、油條,讓他卷著吃。“前攤后吃”——楊明嚼著嘴里的,看著鏊子上的,生生被煎餅征服了。

3月8日, 濟南市天橋區歷黃路與新黃路交叉口。18點15分,正值下班高峰期,一位男子竟然在大馬路上擺起地攤,來往機動車和行人與他擦肩而過。

3月18日,濟南市歷下區圖書館。今天圖書館閉館,趙蕾就坐在走廊一個角落學習。她說:“我在新東方任兼職日語老師,為考取教師資格證,最終還要考上在編教師,路還很長,所以我每天都來圖書館看書學習。因家中有個2歲的寶寶,周一閉館我還會來這里,圖個清靜吧。”

3月21日,山東師范大學長清湖校區。中午,幾個女大學生來到校園內明心湖畔,與黑天鵝近距離接觸。“黑天鵝,我能和你交朋友嗎?”女學生和藹地問道。黑天鵝游到她跟前把頭一揚,“啊哈啊哈”地叫了幾聲,好像在說:“如果你保證來看我,我就愿意與你交朋友。”大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非常愿意!”

3月21日, 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大眾日報高級記者、作家逄春階以幽默親切的話語,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動情地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創作故事。

《珍貴的22分鐘》采訪手記
2月16日(正月初七),我正在菏澤市鄆城水滸好漢城拍照。早晨7點,我習慣地打開手機,看到山東千佛山醫院保健科杜茜書記在朋友圈轉發雙胎孕婦門診突然“破水”,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母親和雙胞胎姐妹全都平安的圖文消息。
2月16日8點8分,我立刻給杜書記發信息,才得知雙胞胎姐妹已住進新兒科監護室,孩子的媽媽住在產科病房。
2月16日8點12分,我打電話通知大眾日報攝影記者盧鵬,上午我們一塊去千佛山醫院采訪。
2月16日22點30分,我從鄆城開車趕回了濟南。
2月17日9點20分,我們來到千佛山醫院產科病房,見到了雙胞胎的父母,與病床上的新媽媽孫秀詩交談,她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臉上流下了微笑的眼淚。
2月17日10點38分,我們穿上隔離衣,來到醫院新生兒科監護室,拍下雙胞胎姐妹降生后第三天的照片。
2月19日11點29分,孫秀詩要出院了,她和丈夫王帥把提前訂制的錦旗送給醫院產科郭偉主任,再次代表全家表示感謝。
3月14日18點30分,我和大眾日報視頻攝影部馬玉峰主任交談后續的跟蹤報道,下一步他派兩名視頻記者一起跟蹤拍攝采訪。
3月19日9點20分,我們和3位年輕記者在醫院采訪事發后參與搶救的王婷醫生。
3月19日10點38分,我們再次穿上隔離衣,進入醫院新生兒科監護室拍攝。此時雙胞胎姐妹已在暖箱里待了35天,經新生兒科主任徐海燕檢查,倆孩子發育良好,體重平穩增加。
3月23日14點41分,孫秀詩激動地從新生兒科病房抱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
3月23日14點45分,雙胞胎姐妹的奶奶和姥姥給孩子蓋上紅布,抱著孩子和救命恩人郭偉主任一起觀看寶寶的容貌。
3月23日15點07分,在父母陪伴下,新生兒科護士為孩子做出院前的查體。
3月23日20點55分,《珍貴的22分鐘》在海報新聞首發。
3月24日,大眾日報刊發《珍貴的22分鐘》攝影專版,大眾網、大眾視頻、文化視界、濟南日報等媒體陸續轉發。
特別巧合的是,這對雙胞胎姐妹2月14日的生日,與我拍攝的四胞胎兄弟生日是同一天。

4月5日清明節,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鎮。一家人穿過麥田去上墳,追思先人,沐浴春光。

4月6日,安徽省黃山風景區。這是我第二次登上黃山。一夜的小雨,讓黃山出現清明節假期最佳云海,這幅奇峰云海崢嶸,蒼松破壁挺立《達摩觀海》的作品我僅拍了3張,就被云霧遮住了……

4月10日,安徽省徽州古城。慕名而來的游客被精美絕倫的“八腳牌坊”所震撼,紛紛留影拍照。據介紹,古代為表彰個人的功德而多立牌坊。徽州是現存牌坊最多的區域,舊時徽州一府六縣,有牌坊1000多座,僅歙縣至今仍留存100多座。在這些眾多的牌坊中,有一座牌坊卻是全國唯一的,這就是“八腳牌坊”。

4月12日,安徽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一位來自西藏的上師在千年古剎的化城寺廣場拍照,15個月大的孩子好奇地瞅著他。

4月14日周日,細雨綿綿。上午9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就涌入了菏澤曹州牡丹園。五顏六色的花傘像似綻放的牡丹,為第三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添彩。

4月17日,菏澤市鄆城宋江武校。1994年,《狗娃鬧春》不僅開創了央視春晚武術舞蹈的先河,也使農村的孩子登上春晚舞臺。三十年后的今天,一代代“狗娃”走向全國。

4月24日,山東濟濰高速昆侖服務區。一位剛當爸爸的男子懷抱熟睡的嬰兒,對身邊的媳婦說:“你先吃飽吃好,孩子醒了還要吃奶呢!”

4月25日,正逢淄博市淄川區峨莊大集,90歲的肖風文拿著小箱子步行近3公里趕集買雞蛋。老人坐在已賣完雞蛋的攤位前抽著煙,心里盤算著老伴交給他買便宜雞蛋的事沒辦成。

4月29日,濟南圖聯社。著名超大寫意畫家上官超英和策展人楊明,在挑選攝影家王超英1984年以來用膠片拍攝的作品。至此,王超英《黃河兒女》畫冊和影展啟動。

4月30日清晨,濟南市高新區涵玉公園。84歲的許紅衛在體育器械肋木上打坐訓練。老人動作如同一個小女孩,爬上爬下,輕巧柔軟,變化自如。20多分鐘過去了,許紅衛老人一直沒落地。

5月5日,著名收藏家劉云志又一力作——青島老照片館開館了,“近在眼前——百年中山路”展出了80多幅125年前真實罕見高清老照片,供市民、游客免費參觀,讓大家在震撼視覺的歷史瞬間里,感受百年中山路的前世今生。

5月11日,濟南市地鐵4號線。三位退休老人從濟南花園東路上車,免費乘坐地鐵到禮耕路買了新鮮又便宜的蔬菜和海鮮,滿載而歸。又坐上了回家的地鐵。

5月18日, 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峨莊村。今晨6點,百歲老人邵純愛就吃上了二兒子送來的熱包子和西紅柿雞蛋湯。她去年10月被大兒子和女兒接到城里過冬,住了半年多。天暖和了,老人又回到峨莊老房子獨自生活。

5月31日,濟南市奧體中心。一位父親蹲著玩手機,女兒爬在他的背上學習。

6月3日,濟南市高新區涵玉公園。在公園遛彎的小狗,駐足觀看小閆吹蘇格蘭風笛。他花一萬多買的風笛已練了一年多,現基本能完整吹奏曲子。小閆說:“在公園里吹奏有儀式感,也不會擾民。”

6月11日21點30分,由人民攝影報主辦的“鄉土中國”峨莊攝影工作坊開班儀式在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下端士村“錢捍峨莊影像藝術館”舉行。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蘭紅光到場向三位導師頒發聘書。從明天開始,攝影工作坊將用6天時間,導師一對一指導學員進行實地拍攝、作品挑選、專題編輯等工作。

6月12日,淄博淄川區下端士村錢捍峨莊影像藝術館。魯子峪村書記侯言緒和媳婦胡以業參觀《守望峨莊四十年——錢捍鄉土攝影回顧展》,胡以業找到了自己36年前在娘家東東峪村拍的“新媳婦推起幾百年的碾”的照片,感慨萬千,回味無窮。如今,“新媳婦”胡以業也有了新媳婦,兩代媳婦回到娘家,讓錢捍為她們又拍了一張一起推碾的照片。

6月15日,淄博市淄川區峨莊東東峪村。今天仍是高溫天氣,一位民工在村子里的舊房改造工地上,用小壺喝著涼白開水解渴。

6月20日晚,在新疆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嘉賓的工作室里,我們完整看完他即將出版的攝影畫冊全部作品后,已是24點鐘了。臨走前,我還是用手機現場為他拍下這幅肖像。

6月23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鎮喀拉庫勒村。在合肥工業大學讀經濟學的哈薩克族姑娘阿依布塔,回到黑流灘牧場,幫助放牧的父母做家務。阿依布塔從小跟父母放牧轉場,在馬背上長大。她從小學習優秀,內初班考上新疆石河子第九中學;內高班被上海朱家角中學錄取,現在211本科即將畢業。

6月27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杜來提鄉額爾齊斯村。哈薩克族牧民帕提胡拉拆掉中牧場的氈房,收拾好家當,妻子隨汽車先到夏牧場,帕提胡拉要騎馬趕著羊群走牧道上山。

6月28日,新疆烏魯木齊大巴扎。一對新人舉行婚禮,來賓們跳起歡快的舞蹈祝福。

7月6日晚,新疆烏魯木齊金玉鵬餐廳。一位女士帶著養了三年多的鸚鵡聚餐。鸚鵡在女士的肩上蹦來蹦去,不時也要嘗一口美食。

7月12日《中國攝影報》頭版
離天最近的舞蹈
2024年6月24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黑流灘中牧場藍天白云,綠意盎然,滿山遍野的野花盛開,哈薩克族母親妮娜和4歲的女兒迪娜在自家氈房前跳起歡快的黑走馬舞,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7月20日,北京·中華世紀壇。著名攝影家王文瀾請王超英在她贈的畫冊上簽名合影。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女攝影家協會作為指導單位,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主辦的《黃河兒女——王超英攝影五十年原作展》今天開幕了。著名攝影家朱憲民、王文瀾、于德水和理論評論家夏潮、李錦、楊浪等出席開幕式及研討會。

7月22日,兩位麗人在北京798文化藝術區錄像拍照,在黑白之間留下俏麗的身影。

7月23日,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廳。《黃河兒女——王超英攝影五十年原作展》吸引著來自全國的觀眾。攝影家王超英和丈夫、女兒和外孫三代上陣,為參觀者留下“黃河”影像。

8月2日,上海市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的百年老弄堂里,窄窄的長巷,古色古香的墻壁,使其成為了最有上海味道的商業建筑街區,成為年輕人和旅游者打卡地。

8月6日,山東鄆城水滸好漢城。童年就像一個個多彩的泡泡,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舞動玩耍,開心快樂。

9月10日,濟南四胞胎的父母孫建民和蘇立新來到老二孫長峰家,看望已兩個多月大的第一個大孫子孫文澎。隔代親讓爺爺、奶奶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又多了一份責任。

9月15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的古鎮。鎮上有一條明清老街,是皖西地區迄今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處古民居。古舊清淡的老街,呈現出一種經歷風雨浸染的色調。如今,守在明清老街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們在老街的一隅過著簡單平實的生活。

9月19日, 山西平遙古城。著名攝影暗房師張左在古城拍照,沒想到頭頂上“長出”一個姑娘。

9月27日,濟南報業大廈。在《照見未來——錢捍主題攝影展》開幕現場,一位特殊的觀眾專程趕來。她叫王麗麗,1978年24歲的她在濟南大觀園商場干會計,曾三次奪得全市珠算第一名,參加了濟南新長征突擊手表彰大會,但她并不知道錢捍抓拍到了這個難忘的瞬間。幾天前,70歲的王麗麗得知錢捍舉辦這個影展,專程趕來想見他一面。在展廳,王麗麗興奮地與她時隔46年前的自己合影留念。

10月2日,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峨莊村。一大早,96歲的房師滋老人哮喘病又犯了,70歲的二兒子房珠賢和兒媳推著父親急匆匆去鄉醫院看病,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

10月7日,濟南日報刊發“照見未來——錢捍主題攝影展”第一個單元《三十而立》攝影專版。

10月15日17點31分,濟南市龍奧北路與舜信路交叉口,一位騎電動車的姑娘被白色轎車撞倒在地,幸虧女孩戴了頭盔,只是胳膊和腿部受了點輕傷。

10月17日,北京酷車小鎮和·藝術館。北京國際攝影周《和·藝術百位名家攝影作品展》策展人時新德辛苦籌備了一個多月的影展將于10月19日開幕了,他興奮地在自己的《拖拉機》的展覽作品前開起了“拖拉機”。

10月18日, 北京酷車小鎮和·藝術館。著名攝影家胡武功在自己的《麥場》作品前,表演收麥子。

11月19日,北京和·藝術館。著名攝影家姜健在”北京國際攝影周“百位名家攝影作品展上接受記者采訪,背景是著名攝影家朱憲民的作品。

11月20日,北京和·藝術館。潘科老師是我很敬重的老大哥,從“艱巨歷程”全國影展我獲獎開始,已是近四十年的朋友了,每次相聚我們都很開心快樂。但我的“同行”攝影家系列專題里,還真的缺少他這張喝了點小酒陶醉的照片呢!

10月21日,濟南日報刊發“照見未來——錢捍主題攝影展”第二個單元《時代少年》攝影專版。

11月2日,在淄博市博山老年人養護院,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樓前開闊的庭院。老人們紛紛走出大樓,享受著溫暖而愜意的多彩時光。

11月4日至9日,來自全國多地的攝影愛好者聚到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下端士村的錢捍峨莊影像藝術館,舉辦“鄉土中國”第二期峨莊攝影工作坊。他們起早貪黑,赴十幾個村莊與峨莊鄉親父老真摯互動,采訪拍攝,親身感悟和觸摸鄉土攝影的價值與實踐。

11月4日,濟南日報刊發“照見未來——錢捍主題攝影展”第三個單元《濟南記憶》攝影專版。

11月11日,由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主辦的“千里追光——馬千里主題攝影作品展”在濟南報業大廈陽光大廳開幕。本次展覽分為《守望老街巷》《家住黃河邊》和《崢嶸歲月稠》三個部分共75幅照片。這也是我今年策展的第二個攝影展。

11月17日,廣東省東莞市文化館。今天上午,給東莞市影友講課,學員們在東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志良的引領下,青一色vivoX200pro手機特別耀眼,這款最適合攝影的手機產地就在東莞。

11月17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濱海灣。海風輕拂,一對年輕人相依而立,中間抱著一只小貓。那小貓就像他們心愛的寶貝,毛茸茸的,眼睛里映著大海的波光。畫面定格的瞬間,滿是溫情。在這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他們用簡單的陪伴詮釋對生活的追求——無需太多物質,有愛、有陪伴,一只小貓、一片大海、彼此相擁,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11月20日,廣州南方報業集團。晚上,攝影家王景春請吃飯,我見到著名攝影評論家、《南方周末》圖片總監李楠,這么多年她幾乎沒變樣。變的,是笑聲比原來更多更開心了……

11月22日,深圳市蓮花山公園深業上城。幾位婦女在精心照料自己的愛犬,一位拄著拐杖的白發老人孤獨地站在后面觀看。

11月24日,深圳當代藝術館。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年展覽已在這里展出了六年,觀眾仍絡繹不絕。

11月28日,夜幕降臨,走進貴州貴陽市的太平路夜市街,便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著裝風格各異,或時尚前衛,或個性復古。桌上擺滿了冒著香氣的燒烤和冰爽的啤酒,大家一邊大快朵頤,一邊暢快地談天說地。在這里,年輕人可以暫時拋開生活的壓力與煩惱,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

11月30日,貴陽市息烽縣城中城農貿市場。一位婦女站在假發攤位前,認真比劃試戴,試圖為自己增添一抹別樣色彩。

11月30日,在“中國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貴州省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82歲的邱德英老人,她1977年帶頭向男人發起挑戰,與男人展開勞動競賽,一年工分5551分,超越男社員成為當年“得分王”。如今,老“得分王”育出新“得分王”。邱德英的兩個孫女一個孫子都考上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遵義醫學院,這成了老人最自豪的事兒。

12月1日,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90歲的“時代楷模”和“七一勛章”獲得者、原村書記黃大發,正在陡峭的山坡下鋤草。他的外孫子媳婦都不敢下的坡地,老人一步就邁下去了。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村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大發渠”。

12月2日,在遵義市貴州珍酒釀酒公司的廠區內,釀酒工人們將紅高粱放入酒甑內蒸煮,按照踩曲、拌料、攤涼、堆積、下窖等傳統工藝釀制純糧優質白酒,呈現出一派搶抓時間不誤訂單的繁忙景象,廠區內散發著濃郁的酒香。

12月6日,是重慶綦江區的三江鎮集市。一位70多歲的老人,竹編背簍里裝滿了選購的生活用品,手里拿著饅頭邊吃邊走,眼里透露出堅強。老人們帶著歲月的痕跡與生活的重量,用肩挑背扛詮釋著勤勞。

12月10日, 重慶市渝中區磁器口。重慶人的生活,一步一個腳印……

12月11日,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桶坪正街。這里已是著名的涂鴉一條街,有許多四川美院畢業的藝術家的作品在此展示。這是畫家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代表作,被畫在一幢大樓外墻上。

12月14日,湖南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85歲的阿婆龍桂英,背著從山上砍的一大筐木柴回家。環境、服飾、負重和對待生活的心態,都映照在了婆婆的臉上。

12月14日,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邊城古鎮。兩位小男孩登上平臺的那一刻,便留下“一腳踏三省”印痕。洪安古鎮距秀山縣城47公里,有“一腳踏三省”之稱,位于重慶、湖南和貴州的交界處,東與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的邊城鎮隔河相望,南與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的迓駕鎮山水相連,為渝東南門戶。小男孩背后是1968年修建的語錄塔,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紅色塔形建筑。

12月26日,山東美術館。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憑借前沿科技與多元藝術的完美融合,精心打造七大主題單元,傳統與當代的交融;科技與生活的碰撞;活力與新意的綻放。展覽涵蓋豐富歷史文化與自然元素,創新互動體驗引人入勝,充分展現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無限魅力,為觀眾打造沉浸式藝術體驗,開啟一場超越想象的探索之旅。

12月31日晚,山東新年文藝晚會舞蹈專場——頂尖舞者之夜在濟南省會大劇院公演。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舞蹈《大河纖影》作為今年《錢眼2024》的結尾照片。
作者簡介

錢捍 高級記者,曾任大眾日報攝影部主任,第五屆、六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現任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榮譽會長。
1987年、1988 年連續兩屆榮獲全國十佳新聞攝影記者稱號;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和山東省勞動模范;1989年被評為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199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2年榮獲首屆中國十大青年攝影家稱號;199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1996年兩屆獲得中國新聞攝影記者最高獎——金眼獎;1993年被評為“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2012年獲得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藝術突出貢獻獎;2016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2019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紀念章。
曾擔任國展、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委;2020年擔任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
1988年《山里的孩子》榮獲第32 屆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優秀獎并收入荷賽年鑒;曾8次榮獲中國新聞獎。
責任編輯:楊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