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人民日報
譚旭東
手機查看
譚旭東
隨著兒童戲劇節和國際交流的增加,北京、上海等城市兒童劇的創作和排演日益活躍,受到廣大家長和兒童的歡迎。有的兒童劇從劇場走向小學、社區,在學校藝術教育和美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兒童劇蓬勃發展、佳作頻出。但隨著兒童劇的不斷增加,一些作品偏離兒童成長階段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出現了不適配的問題。
這種錯位體現在哪些方面?有的兒童劇低估了兒童的認知水平,人物形象單薄,劇情過于簡單;有的兒童劇,要么臺詞成人化,帶入成人思維,要么低幼化,甚至刻意捏著嗓子和孩子說話;有的故事和主題陳舊,出現同質化傾向。這種錯位的表達,不符合兒童劇的定位,也影響二次創意開發和傳播。
兒童劇是兒童文學、兒童藝術的組成部分,兒童劇創作、演出和發展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認識水平與審美習慣。推動兒童劇健康發展,須堅守兒童文學性、兒童藝術性。在作品編創中,真正從兒童的視角和需求出發,兒童劇才能更好浸潤兒童心靈、助力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摘編自《中國文化報》,原題為《兒童劇莫為“低幼適配”丟了藝術深度》)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