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人民日報
舒愛民
手機查看
舒愛民
用批量彈幕構筑話術陷阱,雇用“職業水軍”刷屏引流,假借“過來人”身份吸引消費者……如今,在一些直播間,“職業彈幕人”與主播相互配合、吸引消費者下單的套路,不時出現。
“職業彈幕人”并非簡單的“托兒”。他們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操控虛假賬號發布評價,形成養號、話術設計、批量發布的灰色產業鏈,嚴重誤導消費者決策,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前,某公司因在直播銷售一款食品時雇用“職業彈幕人”虛構減肥效果,被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處以10萬元罰款。執法部門揭開“數據偽裝”,依法予以處罰,彰顯對網絡虛假營銷的零容忍態度,也為相關從業人員敲響警鐘。
治理直播亂象,不能只靠事后處罰。平臺要筑牢“第一道防線”,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實時監測,優化機制,避免虛假數據干擾內容推薦。有關部門不妨考慮將相關數據造假行為納入征信,提高違法成本。商家應摒棄短視思維,以優質產品與真誠服務贏得長久口碑。
(摘編自《湖南日報》,原題為《首張“職業彈幕人”罰單的警示意義》)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