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人民日報
張雙雙
手機查看
張雙雙
擔心村民超建違建,就向建房村民收保證金,可資金收管不規范,反倒成了個別干部截留挪用的“肥肉”;害怕村干部蓋人情章,便用鐵箱鎖村章,結果群眾辦證明要跑斷腿……在基層治理中,一些地方自制“土辦法”“土政策”,看似起到一定程度的約束作用,卻觸碰法律法規和黨紀黨規紅線,損害群眾利益。
基層治理的生命力,在于既接地氣又守底線。“土辦法”到底是因地制宜靈活執行,還是違法亂紀歪曲變通,關鍵看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公正、有效。“土辦法”貴在管用,將“合不合規”拋在腦后,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推進工作,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產生新問題。自己覺得管用,群眾覺得沒用,初衷再好,群眾也不會買賬。
用錯“土辦法”,根源在治理能力跟不上。個別基層干部缺乏法治思維,不懂數字化、精細化治理;一些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鄉鎮政務平臺功能不全,本可用大數據查違建、線上辦蓋章,卻因技術缺位耗費大量人力。“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能力短板讓基層治理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只能靠想當然的“土辦法”臨時救場。
提升基層治理的質量與效率,必須要對違反中央政策、侵害群眾利益的“土政策”及時糾偏,破除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山頭主義”。對于一些有合理性、回應現實需求的“土政策”,應當注意甄別、適當鼓勵,通過調研論證調整將其規范化。
摒棄短視的“蠻干思維”,補齊法治與技術能力短板,把群眾需求作為出發點,將群眾福祉作為落腳點,才能讓“土辦法”的靈活優勢與“真規矩”的剛性保障相得益彰,讓基層治理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
(摘編自《湖北日報》,原題為《“土辦法”應當管用不能管涌》)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