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人民日報
梁文翰
手機查看
梁文翰
常年掛著鎖、關著門,山西稷山縣部分村莊投入不少資金建設的新公廁,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擺設。事件曝光后,當地迅速整改,并對失職人員嚴肅問責。這一處置值得肯定,但更應深思的是,為啥好好的民生項目,沒起到預期的惠民效果?
類似“重建設、輕運營”的情況,現實中還有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績觀錯位。一些地方把民生工程當成展示工程,只顧有沒有,不管好不好,甚至簡單以“投入多少”“建得多氣派”論英雄,最終陷入形式主義窠臼。另一方面是工作部署和落實不到位。部署上缺乏系統考量,執行上機械僵化,或一建了之,或一放了之,使得民生工程在落地過程中變了形、走了樣,這是怠政懶政與能力弱化的體現。
只要政績觀不偏航,辦法總比困難多。一些地方停車、運動空間緊缺,相關部門就把立交橋、高架橋下的邊角地帶,改造為停車場、運動場地、休閑公園等,既產生收益又惠及民生。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努力做到創造性落實,就能把民生實事辦成民心工程,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