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偷拍”事件:保護自身權益需用正確的方式
22:28
近年來,通過網絡曝光不良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逐漸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維權方式之一,但我們絕不能任其成為“傷人” 的利器。在人人手拿麥克風的網絡時代,我們更應嚴守法律底線,慎思慎言。媒介和輿論的武器,并不是讓我們肆意造謠傳謠、宣泄情緒,成為一個施暴者。它們本該是在我們身陷困境、無處發聲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后的“法寶”。但如果“法寶”被過多的人利用去捏造謠言,混淆視聽,消費大眾的信任與善意,那么到頭來再靈驗的“法寶”也有失靈的一天。

2023-06-11
牛樂耕
近日,廣州地鐵“大叔未偷拍仍遭女子曝光”事件仍在持續發酵,從最初女生發文維權到如今道歉認錯,幾天時間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該事件為何會演變成全民熱議的公共事件?背后折射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微觀》與您一起探索。

媒體發聲
人民日報微博 2023-06-14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理所應當,卻不能漠視甚至侵犯他人正當權益。必須意識到,無端指責不是維權,惡意揣測也不是維權,網絡曝光更不是維權。相比現實生活中,網絡空間里任何信息的擴散和放大效應都會倍增。一旦以訛傳訛,炮制的謠言幾經傳播,就有可能會成為貼在一個人身上的牢固標簽,影響乃至阻礙現實生活。借用一位網友的發言,事件發展至此,“本人得到教訓,公眾得到教育,善良得到尊重”,未嘗不是一個畫上休止符的恰當節點。更重要的是,人們能否通過類似事件,凝聚起網絡言行的共識,保持維權有道、關注有度、就事論事,還互聯網一片風清氣正。
人民網 2023-06-13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曝光不能觸碰法律“紅線”。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以及個人信息權益等是人們的基本權利,也是人們正常生活的保證,必須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必須嚴守法律底線,依法處理好公民自由表達和隱私權等合法權利保護之間的關系。曝光視頻的發布者如果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對當事人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很可能被追究相關民事乃至刑事責任,這也提醒每一個人:選擇網絡視頻曝光的辦法需要慎之又慎,否則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工人日報 2023-06-13
事實上,近些年來的一些網絡熱點事件中,不管是無心的造謠,還是有意的網暴,很多人覺得,在網絡上隨手寫下一篇“小作文”或是發表一兩句評論,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網絡是一個“放大器”,一旦成為輿論熱點,互聯網釋放出的能量往往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但有時,有些人還是會“上頭”,在網上隨意發文、任性評論,直到警察找上門來,自己才會真正理解“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的含義。在這起事件中,當事雙方和解當然是我們樂見其成的,網友們也應該停止對當事女孩的網絡暴力。前一秒是網絡上的施暴者,下一秒就可能成為被施暴的人——這句話應該被我們每個人謹記。
九派新聞 2023-06-13
都說這是人人手拿麥克風的時代,但是人人麥克風不能成為了人人亂放風。社交互聯網上,能通過虛擬環境宣泄不良情緒,人也容易失去基本的自我審視,陷入畸形的價值觀里而不自察。雖然是虛擬環境,但亂放風對他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實實在在的。網絡時代,發聲變得很容易,但可以發聲不代表可以隨意編排、侮辱他人,為宣泄個人情緒而制造虛假信息、侮辱他人的,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本網觀點
22:28
近年來,通過網絡曝光不良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逐漸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維權方式之一,但我們絕不能任其成為“傷人” 的利器。在人人手拿麥克風的網絡時代,我們更應嚴守法律底線,慎思慎言。媒介和輿論的武器,并不是讓我們肆意造謠傳謠、宣泄情緒,成為一個施暴者。它們本該是在我們身陷困境、無處發聲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后的“法寶”。但如果“法寶”被過多的人利用去捏造謠言,混淆視聽,消費大眾的信任與善意,那么到頭來再靈驗的“法寶”也有失靈的一天。

網言網語
流量帶來的可能是熱度,也可能是引火上身。網絡就是公共場合,做事說話一定要謹言慎行。
經警方調解和解以后,還把視頻發網上打上“猥瑣男”的標簽,這不是維權過度,是惡意侵權,主觀故意。
狼來的故事還歷歷在目,這種事情頻發的話,最受傷的是真正遇到困境的女性。
成年人做錯了事就應該付出代價,不是光一句道歉就可以抹過去的。

往期回顧
第36期:“事事打分”的APP真能實現“班級優化”嗎?
2023-06-05第35期:歧視乘客,談何國泰?
2023-05-26第34期:“網紅”文旅局長如何走好下半程?
2023-05-19第33期:“高鐵掌摑”事件:還有哪些疑問待厘清?
2023-05-10第32期:因插隊被做成表情包,譴責不文明怎能跑偏?
2023-05-06第31期:“全職兒女”到底是不是啃老?
2023-04-29第30期:“指名道姓”曝光“公交色狼”,您贊成嗎?
2023-04-21第29期: “裹腳布”死灰復燃,是誰在開歷史的倒車?
2023-04-15第28期:新生兒“微電影”是門怎樣的生意?
2023-04-11第27期:城市管理真的需要這種“潔癖”嗎?
2023-04-03第26期:以中考加分來鼓勵生育,是否合理?
2023-03-15第25期:該不該限制罪犯子女考公?
2023-03-04第24期:如何看待短視頻平臺的炫富現象
2021-04-25第23期:做好網絡誠信的踐行者和監督員
2021-01-11第22期:緣何引起“突出家長群”的怒吼?
2020-12-09第21期:為何人們都愛自稱“打工人”?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