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光明網
手機查看
楊三喜
媒體報道,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著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視頻中顯示,這位副校長端起學生吃剩飯的餐盤,將剩飯吃完,而學生們則在一旁站成一排。
這一舉動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位副校長言傳身教,對于引導孩子們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意義重大。也有人認為,出發點雖好,但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學生珍惜糧食大可不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吃剩菜剩飯更不宜鼓勵。
這位副校長的做法也許只是當時情境下的一個選擇,目的就在于以這樣一個特殊之舉,沖擊孩子們的心靈,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達到更好的教育引導效果。
其實,與其爭議這種引導方式合不合適,不如關注如何在校園內營造節約糧食的氛圍,如何培養廣大青少年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一個最基礎的成就,就是解決了十多億人的溫飽問題,我們用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貧瘠到豐裕,告別了糧食緊缺、告別了糧票。從80后、90后開始,基本就沒有太多關于饑餓的記憶,對于00后、10后來說,象征糧食緊缺的糧票更是遙遠的過去。
告別了饑餓感,但是節約的意識和習慣不能丟,社會再進步、物質再豐富、糧食再充裕,這種意識和習慣都應該代代傳遞。不僅因為糧食生產的不易,不僅因為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也是因為節約是一種美德,在節約糧食的過程中能夠幫助青少年理解生活,培養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
對于青少年來說,校園是培養青少年節約糧食、珍惜糧食的主陣地、主戰場,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校園度過,家庭用餐反倒沒有學校用餐多。同時也因為校園浪費情況較為嚴重,是糧食浪費的“重災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中小學群體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引導青少年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傳承節約精神,不僅在課堂上,更應該在食堂內、在餐桌上,不僅要有言傳,更要求教職工為廣大青少年帶頭示范,為他們做好榜樣。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我,一邊要求孩子節約糧食、珍惜糧食,一邊自己鋪張浪費,教育的作用必然要大打折扣。
校園內節約習慣的培養、節約意識的傳承,還應該通過改進食堂伙食、改善運營等方式引導青少年節約糧食。比如最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食堂推出的“一毛錢米飯”,學生們可以根據需要花一毛錢購買一碟50克的米飯。又如,清華創業團隊設計了一個“光盤+打卡”的辦法,以年輕人喜歡的“打卡”方式,激勵“光盤行動”,用餐后對餐盤拍照,經由人工智能識別為“光盤”后可打卡,并可用積分換取獎品或給公益項目捐款。
這類循循善誘的辦法就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夠真正催生青少年的行動力,引導青少年節約起來。當然,這些創意和做法的背后,也是對校園食堂精細化管理等能力的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