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熊苗
手機查看
時敢當
“你爸媽一個月掙多少錢?別怪我瞧不起你!某某的媽媽一年掙的錢都比你媽五十年掙得多。你們素質是一樣的嗎?你們能一樣嗎?”近日,天津市津南區一中學教師肖某某在教育學生時的言論,令人大跌眼鏡。當地教育局已根據《教師資格條例》,撤銷其教師資格,調離崗位。當地反應及時,令人稱快,但這種論調背后隱含的觀念問題,應該加以反思。
當地27日發布的處理情況通報
首先,金錢不能和素質劃等號,甚至受教育程度本身也并不能代表素質高低。這是基本常識。錢最多可以和優質教育資源掛鉤,但有教無類、教育公平恰是教育追求的目標,如果老師本末倒置,認不清自身職業的價值和意義,那無疑是其個人的悲哀,更讓社會因此受損。
事件被爆出后,涉事老師在網上回應時提到“學生不努力,就會不如父母,就會階層下移”等內容,“我是為你好”和“恨鐵不成鋼”的“苦心”呼之欲出。而在網友評論中,也有不少人表示,老師的言論確實出格,但這種“因財施教”的歧視也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不否認社會中部分人存在盲目崇富的浮躁心態,而老師和學生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受感染,但教育代表的是未來,為人師則更應該起到從“根”抓起、引領社會的作用,而不是隨波逐流“被引領”。涉事老師如此“激勵”學生,只能激發出更浮躁的心態,讓教育的軌道越走越偏。而遇事則把原因歸咎于社會風氣等外部系統性層面,貌似深刻,實則是為個體懈于改變找借口。
這件事延伸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價值觀教育。老師不應以“財”取人,但也不應談錢色變。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適時主動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是勞動和付出的“副產品”,金錢能夠保障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金錢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孩子越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區別對待、隱形歧視就越無所遁形,教育才能和社會風氣在良性互動的軌道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