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五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丁琪
一個有溫度的軀體,不僅承載著曾經美麗的過去,更有一份綿延與累積,才將面向未來的指向匯聚。
2013年伊始,霧霾、沙塵、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現實問題與“美麗中國”的圖景不禁形成巨大反差。中國已經進入“兩會時間”,“美麗”愿景如何起步,值得期待。繼去年“PM
一個民族的發展史告訴人們我們從哪里來。這一路上腳步或緊或慢、心態或疾或緩,洋洋灑灑5千余年歷史而凝結,這是一種美麗的質地。時至今日,我們趨之若鶩于這份原本的美麗;念想未來,我們更愿意這樣感嘆:好一個濃妝淡抹總相宜。由歷史和現實出發,實現民族的永續發展,講述著我們要到哪里去。
十八大報告中,關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過于與未來,又以美麗的概念重提。“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當自然與生態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關鍵點,社會機體運行的有序與美麗,便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含義。如今,從中央到地方,關于“美麗中國”的謀篇正如火如荼,其做法和布局雖然各具“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特性,但其終結點和歸根處皆為“美麗”二字。思路清則發展明,比如“綠色成為生活常態”的廣州,比如用美麗中國理念建設的“美麗河南”,再如“你我一起行動”的美麗山東……神州處處描繪著圍繞美麗所發生的變化。在關于美麗的語境中,處處充斥著生態發展的期待,人們在對生態文明趨之若鶩的發展氛圍中,一起行動了起來。
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心愿。這是在濃縮近年來中國發展建設經驗與啟示之上的總結,更是對中國未來發展藍圖的描繪。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現實、美麗未來、美麗生活、美麗你我……這個美麗,可以是一個動詞,代表著我們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善謀實干、科學發展的激情與行動,代表著我們群策群力、共同維護社會生態利益的做法與思維;這個美麗,還是一個形容詞,詮釋著一個篳路藍縷、歷史悠久的過去,描繪著一個錦繡壯美、生機勃發的未來。美麗中國,承載了一份信念。這份信念,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礎,以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為轉機,以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為目標,運籌帷幄之中,決勝當下與未來。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礦業,推廣綠色消費模式,推行政府綠色采購……“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作為衡量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綠色發展”是百姓心目中的青山綠水和眼里的藍天白云,更感念一份善待自然之心的純凈與美好。與其說“綠色發展”是一種做法,不如將其視為一種理念;與其說美麗中國是一個結果,不如將其看成是一個過程。過程的美好與結果的豐碩總是相得益彰。美麗中國,既是我們創造的一個風華正茂的現在,更蘊藉著風景無限的未來。以“綠色發展”涵養“綠色心態”,以美好心態構建美麗中國,少一份急功近利,多一份從容坦然。
讓美麗回歸,找尋屬于本民族的原本質地。





















![[24小時]空軍-夜訓遇險_飛行員兩避居民區跳傘_20151013112134.JPG](http://dv.dzwww.com/ttsp/201510/W020151013508480450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