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四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劉同江
溫家寶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下決心”“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這是對人民群眾環保訴求的及時回應,切中了日趨嚴峻的環保問題的要害,顯示了中央對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鮮明態度。
什邡、啟動等地因環保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去冬今春以來的霧霾天氣,都引發了人們對于環保問題的關注、熱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構想,引起年全國強烈共鳴。人民群眾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空前增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可持續”已經成為共識。當務之急,是化共識為共為,采取切實舉措,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美麗中國的前途,看到環境改善的希望。
要在健全法制上采取實際行動。實踐證明,法治化、規范化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只有健全法律法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彈、垃圾亂扔、污水濫排、廢氣亂放。去冬今春霧霾天氣肆虐,人們痛切感受到,僅靠道德勸喻,不足于震懾某些排污大戶,不足于約束某些大排量車主,只有法律才能給污染的野馬套上籠頭和韁繩。誠如溫總理在報告中講的那樣“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抓緊完善標準、制度和法規體系,采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
要在查處污染行為上動真碰硬。某些地方,對發展是硬道理做出錯誤理解,認為只要GDP上去了,財政收入增加了,即使污染一點也沒什么大不了,對環保問題“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查起來阻撓”。某些地方的環保部門,錯誤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錯誤理解服務大局,對違規排污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視而不見、制止不力。此類行為,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要想讓人民看到希望,必須摒棄落后的觀念和不合時宜的做法,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嚴厲查處破壞環境的行為,辦幾個震撼人、教育人、警示人的大案要案。人們看到了黨委政府敢于碰硬、動真格的具體行動,就會增強信任、信心,團結一心打造美麗中國、美麗生活。
不僅是環保問題,涉及關系人民福祉的其他問題,比如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等,現在缺的不是共識,不是呼吁,不是期盼,甚至不是能力,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責任要分解到位,監管要落實到位,查處要敢于碰硬。我們 “嫦娥”能遨游太空、“蛟龍”能征服深海、GDP能躍居全球第二,這么多難能可貴的事兒都辦成了,而讓孩子喝上自己的放心奶粉、讓居民呼吸到清潔的空氣、飲到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米,難道我們做不到?一定能,關鍵是去做,去落實,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24小時]空軍-夜訓遇險_飛行員兩避居民區跳傘_20151013112134.JPG](http://dv.dzwww.com/ttsp/201510/W020151013508480450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