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
圍繞著眾鄰居對孫法菊拾荒養(yǎng)母五大疑點的披露,這一令眾人心酸感動的孝母事件突然打上了折扣。然而,這些疑點究竟是否真實?今天,大眾網(wǎng)記者找到了久久不愿露面的孫法菊的女兒郁仁霞。作為目前孫法菊身邊惟一能夠“開口”的親人,隨著她的出現(xiàn),所有的謎底都有了孫家的說法,孫家家譜的“完整版”也首次公開:孫法菊并非無依無靠,相反,她有四女一兒五個子女。(12月16日大眾網(wǎng))
孫法菊拾荒養(yǎng)母的確讓人感動,人們自發(fā)的捐贈物品,社會救助機構給予免費讓兩位老人住進養(yǎng)老院,有關部門還準備破例解決戶口。從中體現(xiàn)出社會關愛之心。但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越來越清晰:孫法菊并非一兒一女,而是有一兒四女;原來的平房被拆遷,補償房住不開這么多人,媽媽和姥姥就找到了現(xiàn)在的“窩棚”。這些拐點的出現(xiàn),也給人無法言說的感慨。
兒女有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天經(jīng)地義,即使子女再苦再窮,也不應該忘記這一起碼的傳統(tǒng)和社會倫理,讓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撿荒養(yǎng)活一個九十多歲的老母與心何忍?每家有每家的難事,有自身的困難,如果把老人避而不管,就不能算是孝子孝女,說重一點是一種棄舍。
以窮為理由,放棄撫養(yǎng)的責任,這是一種不應有的道德觀,由此不僅是對社會善舉的褻瀆,而且更可怕的是對善心的改變,也許以后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難以得到應該得到同情,社會價值觀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淪失。
有的人也許把這一事件與社會求助制度聯(lián)系起來。單從表面看,此事件似乎是保障機制出了問題,很難想象兩個老人怎么這樣悲哀。但是當更多事實浮現(xiàn)之后,人們就會改變看法,扶養(yǎng)老人天經(jīng)地義,雖說目前我國的保障機制比較健全,但從我國的國情看,還達不到到了一定年齡的老人全部由社會扶養(yǎng)的條件,社會只能是全部扶養(yǎng)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老人,如果說有一兒四女的老人都推給社會,那么在整個社會層面,有多少人需要扶養(yǎng),從國情來說可能嗎?
社會自發(fā)救濟兩個老人,值得贊賞,但是這一兒四女面對善良之心,有何感概,能心安理得?正如一網(wǎng)友所說:“我希望真相會讓我們更加明白,善心我們該如何付出。我們不要總是意氣用事,還是應該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如果我們的善心和善舉再次被欺騙,試問,誰還敢再去做好事呢?”
【更多新聞,請下載"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或訂閱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移動/聯(lián)通/電信用戶分別發(fā)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