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勾建山
駱錦強在北京上了9年學,4次轉學,始終無法有張安穩的課桌。駱錦強還記得,初三時,很多同學離開了校園,輟學去工作,全年級只有5個學生。駱錦強的父親,正是拆掉學校的農民工之一。
“我沒有學籍,沒法讀高中,除非是回老家,從初一重新開始讀。”至今,說起當時的情況,駱錦強語氣中仍有壓抑不住的苦澀和無奈。漂泊11年的經歷,讓駱錦強有了“導演”夢。如今二十出頭的駱錦強最想做的事,就是拍一部描述流動兒童生活的紀錄片。他說:“我們已經這樣了,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還過這樣的生活。”
駱錦強在北京上了9年學,4次轉學,始終無法有張安穩的課桌。駱錦強還記得,初三時,很多同學離開了校園,輟學去工作,全年級只有5個學生。駱錦強的父親,正是拆掉學校的農民工之一。
“我沒有學籍,沒法讀高中,除非是回老家,從初一重新開始讀。”至今,說起當時的情況,駱錦強語氣中仍有壓抑不住的苦澀和無奈。漂泊11年的經歷,讓駱錦強有了“導演”夢。如今二十出頭的駱錦強最想做的事,就是拍一部描述流動兒童生活的紀錄片。他說:“我們已經這樣了,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還過這樣的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