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徐坤杰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深秋,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呈現萬鳥齊飛盛景,壯觀動人。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在東營黃河三角洲拍攝“鳥浪”。然而,有網友反映,部分攝影愛好者為追求極致視角,使用多架無人機在鳥群中穿梭追拍,導致鳥類受驚、受傷或被撞后墜落死亡。


(圖片截自微信公眾號“東營文旅”)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普及和生態攝影熱潮興起,類似無人機擾鳥事件已非個案。據央視新聞報道,2024年5月,在江蘇淮安,一只成年東方白鸛被無人機螺旋槳絞斷雙腿,雖經救治仍不幸死亡。此外,一些自然保護區也時有出現無人機沖散鳥群現象。如,在北京官廳水庫一帶,保護人員經常發現有人為拍下“群鳥振翅起飛”畫面,讓無人機降低飛行高度或者穿梭于鳥群之中。
相關案例一再表明,本是記錄自然之美的生態攝影,正為了獲取所謂的“精彩瞬間”而一次次地逾越邊界,給野生動物造成實實在在的傷害。
對此,現行的法律法規對生態攝影特別是無人機在自然保護區的使用,存在一些監管空白!吨腥A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條雖明確,“在自然保護地和禁獵(漁)區、禁獵(漁)期內,禁止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但未明確無人機噪音、飛行高度及軌跡等干擾因素的法律邊界。
對發生在東營的這起無人機撞鳥事件,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坦言,由于保護區無執法權,目前主要依靠發放倡議書宣傳、現場勸導勸離等方式防范類似事件。顯然,面對頻率日益增多和變高的無人機攝影,這種柔性的管理手段也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解決生態攝影的無人機擾鳥亂象,亟需為生態攝影劃界立規,建立起明確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倫理準則。
法律層面,應盡快明確自然保護區無人機禁飛區的劃定程序和執法主體。關于這一點,東營市文旅部門也在回應中稱,已關注網友反映的無人機拍攝干擾鳥類問題,正會同相關部門和生態專家進行現場調研與影響評估,并將推動科學劃定無人機禁飛區或限飛區。在技術上,可采用雷達偵測等相關反制技術,在自然保護區建立電子圍欄,實現對無人機的實時監控和管控。
行業自律同樣不可或缺。為規范攝影者在野外拍攝環境、野生動植物等對象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道德底線和倫理指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于2020年7月發布實施的《自然攝影倫理規范》團體標準,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東營文旅部門也已申明,今后官方主辦的攝影比賽中,凡是通過無人機追趕、驚擾鳥群拍攝的作品,一經核實將取消參賽資格。
公眾教育更是長效機制。通過積極宣傳生態攝影的正確理念和方法,提高攝影愛好者的生態素養,實現愛鳥護鳥、文明觀鳥,才能真正從源頭上減少傷害野生動物的拍攝行為。
生態攝影,最根本的前提是對野生動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不加驚擾。唯有讓生態攝影回歸記錄與保護的初心,鏡頭才能從攫取美的工具,轉變為傳遞生命故事和生態保護意識的橋梁。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