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徐坤杰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鏈上山東,“鏈”正成為觀察和理解山東產業生態和產業版圖的熱詞和關鍵詞。
以產業鏈思維塑強產品力和品牌力,一張張閃亮的山東好品牌既印證著山東產業經濟的扎實演進,也成為山東區域經濟扎根深耕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鏈式躍升的注腳。
在山東德州,從高端裝備制造的智能化轉型,到食品加工產業鏈的老字號煥新,再到躋身全國五大體育裝備產業集群……近年來,這座傳統印象中的農業和工業城市,堅持以產業鏈培育為抓手,對標山東省19條標志性產業鏈,聚力培育11個市級標志性產業鏈。德州正以清晰的產業布局和創新的發展理念,成為“鏈上山東”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
值得指出的是,德州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落實市委關于加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培育扶持標志性產業鏈,由常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扛牢鏈長職責,統籌謀劃推進產業鏈發展各項工作。
(一)
德州的力量首先體現在其多元化的產業布局上,多條產業鏈協同推進。
擁有景津裝備、通裕重工、聯合石油、雙一科技、金麒麟、奧福環保等6家上市企業,普利森、恒力電機等7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和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培育出新能源裝備及應用、節能環保裝備等兩個省級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高端體育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兩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智能裝備、暖通空調、電梯設備等三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
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體育裝備生產基地、研發基地,是體育領域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地,誕生了千余項行業標準、技術專利,躋身全國五大體育裝備產業集群,入選“中國最具影響力產業名片”;
中糧、雙匯、新希望、益海嘉里等9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德州發展,農產品加工年產值突破1100億元。以糧油、肉制品、功能食品、食品調味料、休閑食品、飲品飲料等六大領域為支撐的產業鏈發展體系日趨完善,小麥、玉米、大豆、肉制品、乳制品等領域基本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培育了德州扒雞、中椒英潮、古貝春、發達面粉、星光糖業、禹王、谷神、保齡寶、福洋淀粉等眾多優勢企業。
值得指出的是,德州在新興產業的前瞻布局,更在為未來產業蓄勢。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加快集聚,其中,德州平原縣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完成《平原低空經濟產業園可行性研究報告》,強化與行業領軍企業、院校對接合作,廣泛開展無人機試飛、航空運動、航空航天等科普活動,落地航空研學、航空培訓等項目,持續豐富低空經濟業態和應用場景。
(二)
產業新圖景背后是發展思維之變。“鏈式”思維已經取代以爭搶項目為主的傳統招商模式,成為德州推進產業鏈式躍升的新方法論。
建立“鏈長+鏈主+鏈服”三級推進體系,明確市級領導擔任“鏈長”,統籌協調;培育“鏈主”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組建“鏈服”團隊,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集聚起產業鏈發展的強大合力。
如,發揮“挑大梁”作用,德州市人大定期深入鏈上企業開展調研,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及時協調相關部門予以幫扶解決。適時組織開展相關產業鏈發展規劃的研討論證,加強與專業智庫的對接合作,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德州市工信局按“逐鏈、逐企、逐階、逐項”辦法,持續推動企業開展好綠色轉型、智轉數改、專精特新、研發平臺等工作,做好企業“實力畫像”,按“一月一鏈”的方式推介給銀行等市場機構,推動市場資源向鏈上企業聚集。
德州市委政法委聚焦法治保障,建立“產業鏈+法律服務”機制,已選派260名優秀律師為11條標志性產業鏈提供“一鏈一顧問”服務,等等。
這一鏈式思維體現在招商端,就是從“政策依賴”到“生態賦能”的深刻轉變。不再單純依靠土地、稅收優惠,而是更加注重考量產業布局的合理性,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上下游配套,立足產業互補與外溢,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比較優勢,繪制科學的招商圖譜,按圖索驥靶向招商,著力培育產業發展創新生態,打造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
華魯恒升與中科振華肥業的“隔墻”供應模式就是典型案例。作為華魯恒升的下游配套項目,中科振華于今年6月正式入駐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兩家企業憑借距離優勢,通過專用管道實現原料“隔墻”供應,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供應鏈穩定性,從而保持較強市場競爭力。這種產業鏈協同共生、相互促進效應,正是鏈式思維的有力實踐。
(三)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產業鏈發展的“沃土”,更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
塑強營商環境這一核心競爭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服務,德州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讓企業真正感受到“德州溫度”。
聚焦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難點,德州市人大常委會立足人大職能定位,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小切口、精細化立法,適時制定出臺《德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德州市樂陵金絲小棗保護與發展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把手”護航,為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供強有力支撐。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模式,市直部門連續四年推出190余個改革項目,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集中的堵點難點問題,“一把手”親自領題攻堅,邀請企業家評議項目落實成效,解決了一批企業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
此外,德州還創新建立《德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人大代表監督員工作制度》,在全國率先推出“信用+承諾+容缺”三聯動極速辦審批模式,獲全國信用承諾特色案例,兩年來惠及辦事群眾21萬人次。
全生命周期服務更是彰顯誠意和溫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行業優勢、職業優勢、資源優勢,在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標志性產業鏈設立代表聯絡站,推動解決融資、用地等問題;打通政企溝通的“最后一公里”,“親清服務團”定期走訪企業,實施“一鏈一策”“一企一策”精準服務;“金企紅娘團”持續開展企業融資需求走訪摸排工作,專職為銀行和企業牽線搭橋,精準破解金企合作中的難點、堵點;搭建起線上金融服務平臺,企業能夠隨時隨地在線提交融資申請、便捷查詢政策信息,實現金融服務“不打烊”。
這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和實踐正在結出碩果。普利森集團近三年研發投入超億元,累計獲得專利112項;恒力電機攻堅關鍵技術,成功研制3MW級船用三相永磁軸帶發電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體育裝備產業空間布局加速優化,形成了以樂陵、寧津、慶云為中心的三大標志性產業矩陣,一條從競技體育器材到商用健身裝備、從場館設施到智慧運動解決方案的完整產業鏈已然成熟。目前,德州市體育產業企業已超過3000家,總產出超過400億元。
德州產業發展鏈式躍升的實踐印證這樣一個道理,即產業鏈競爭的本質在于生態競爭,誰能打造最適合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誰就有機會贏得未來。
通過產業鏈思維優化產業生態,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溫度,通過創新驅動培育核心競爭力,德州正在實現從傳統工業大市到現代化產業強市的新跨越,這是“鏈上山東”行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山東工業“由大到強”這一關鍵一躍的縮影。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