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熊苗
手機查看
海報評論員 熊苗
每逢清明,表達對故去親人的哀思,是民間延續下來的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或者千里迢迢趕回故鄉,或者尋找其他的方式“遙祭”親人,在祭掃中表達別離后的牽掛與惦念。今年清明,山東省文明辦、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共建推出了山東省網上祭掃云平臺,為全省市民提供公益性網上祭掃平臺。這樣的公益性云祭掃平臺,正是當下群眾所需要的。
中國人為什么要掃墓?哲學家馮友蘭曾說:“人理智上知道親愛的人死了就是死人。可是人心情感上,我們希望死人能夠復活,希望有個靈魂會繼續存在于另外一個世界。”這樣的情感需要,是祭掃成為千年傳統的原因。而這種傳統文化和情感需求無疑是需要被尊重的。
但另一方面,很多傳統的祭掃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了。例如燒紙錢、放鞭炮等,近年來引發了大量的火災,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讓很多救火人員付出了生命。許多人由于不能回到故鄉掃墓,選擇在小區的樓道或者城市的路口等處焚香燒紙,“遙祭”親人。春季氣候干燥,路口人流車流繁雜,這樣的祭掃方式雖然是出于“人之常情”,但對消防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安全隱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祭掃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由過去陳舊的方式向更加環保綠色的方式轉變。正視群眾的祭掃需求,不一味“堵”,積極地“疏”,創新性地為群眾提供更多元的祭掃選擇,也是相關部門提倡文明祭祀的應有之義。當下,對“鮮花祭掃”的推廣,公益性云祭掃平臺的建設等,都為“低碳祭掃”新風尚提供了更多的選項。
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也能讓“云祭掃”這種方式更具有普惠性。近年來,網絡祭祀活動逐漸興起。媒體近期調查發現,一些網絡祭祀亂象也隨之而起:有人惡搞給活人建網墓,有些平臺收費套路多,甚至借名人、烈士“吸金”,有些平臺出現了封建迷信的祭祀用品。政府部門推動的公益性平臺,能夠良幣驅逐劣幣,讓有需求的群眾通過平臺放心祭掃。平臺也應做好更新維護,積極完善相關功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祭掃服務。
“云祭掃”滿足了人們“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祭奠需求,打破了傳統習俗的時間和地理限制,反而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只要有心,不論形式如何變化,對逝者的眷念和懷念不會因此而改變。隨著厚養薄葬、文明祭祀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放棄物質上的表達,更注重精神上的奠念,“云祭掃”也會成為常態化的主流祭掃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