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
大眾網論壇版主花千芳
作者:花千芳
俺老花的祖籍,是山東蓬萊。因此對于山東,總有一種久違的親切之感……當然了,到了山東就等于到家,這個誰都可以理解,下一步自然是大吃大喝啊對不對?所以,最近兩天俺老花的微博,就很沒節操的發了好幾篇美食。可能有朋友不屑一顧,煎餅卷大蔥算什么美食啊?還有朋友留言讓俺使勁兒咬……看看,不懂了吧,山東煎餅,那是比天津油條還好咬的東西,至于大蔥,人家那也是菜蔥,與我們平時做蔥花的大蔥完全不同的,人家一點都不辣,是甜的啊笨笨。
可是到了濱州,俺的回家之行,就突然有了別的意義。事情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先問個問題,那就是有誰聽過濱州?我想,除非山東本地人,否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地方留有印象……而這,也正是促使俺寫這篇文章的緣由。
在濱州,@大眾網朱德泉 安排俺老花和才女孤煙,脫離了大部隊,到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采風……老朱的原話就是:“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放,你們兩個寫手,必須來這個地方看一看……很震撼!”我心想,你胡扯啥呢,烈士紀念館俺見多了,東北抗聯的王師長,就埋在東北,距離俺家只有大約十華里的路程……山東又沒有冰天雪地,能震撼到哪里去?
漫不經心的走進去,一臉肅穆的走出來,若不是身邊有人強忍著,幾乎數次落淚……是的,這里的確沒有高山大川,沒有冰天雪地,沒有無邊的叢林……可也正是因為沒有這些天然的屏障,濱州是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老渤海區的黨政軍駐地。老渤海區曾跨山東、河北、天津在內的幾十個縣,有名有姓能夠記載下來的烈士,就有五萬五千三百零八個!周邊每個村鎮都有烈士,最多的一個村子就犧牲了四十三個。
五萬五千三百零八個,夠多了吧?可實際上,為了支援這些已經犧牲的,和那些還在繼續戰斗的戰士,濱州作為大后方,老百姓們還要出軍糧,幫忙養傷員,人背肩扛,用獨輪車組成特色的后勤體系……請注意,這里不是大山大川,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這里很多土地都是鹽堿地,也長不出茂密的森林,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夠頂住日本鬼子左一年右一年的掃蕩掃蕩再掃蕩,是談何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我們這邊又從來都不缺漢奸,太平盛世如當下,還有數不清的公知再變相賣國,想當年能缺這種人嗎?整個參觀過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偽軍還鄉團,瘋狂反撲的時候,真的就把我們的革命群眾當街拉出來,用鍘刀鍘成三四段。我看介紹上寫的是“劉胡蘭式的女英雄”,仔細一問才知道,這位名叫吳洪英的女烈士,犧牲的時候,要比劉胡蘭還早一年多。就是為了保護我們革命事業,寧死不屈,即便尸骨不全,也絕不反悔。
連想到現在網絡上的公知們,造謠的時候不遺余力,各個都是鍵盤革命家,真到了被抓的那一刻,不管是嫖娼還是啥啥啥,一概的痛改前非,站在新聞頻道里一把鼻涕一把淚,感謝組織寬大處理……俺了個去的,你們能不能別出來丟人啊,雖然你自己愿意丟人,別人管不了,可是出來惡心我們就不對了,是不是?
比犧牲精神更加讓人敬佩的,是濱州人的不屈不撓。老渤海精神有四句話:“不屈不撓,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吳洪英,還只是一個表象,具體到后來的方方面面,老渤海子弟兵都為新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貢獻不可磨滅——他們之中很多人被分到四野,北上黑龍江,南下海南島;很多人西出陽關,打到新疆;有些人在中原轉戰,最后解放上海,還有的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忠魂留在異國他鄉……
如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開始奔小康了,濱州人民不等不靠,每個人都在默默的奉獻著。大家的日子好點了,就想集資修建了這個渤海革命老區紀念館,告慰忠骨英烈。說是紀念館,其實是個紀念園區,整個園區占地530畝之多,回廊環繞,展館星布,楊柏森森,湖光水色……而這一切,是濱州分頭包干,全是各區縣、民政、公路、建筑、交通齊上,一口氣建成的。
這里有一面全世界最震撼的墻,無數的大理石碑集合成四塊巨大的碑林墻,墻體兩側,銘刻著濱州老鄉們能夠查找到的五萬五千三百零八個烈士的名字。導游的小姑娘告訴我們,這份名單肯定不全,說不定翻一倍不止,但是我們條件有限,那么動亂的年代,也就只收集到了這些人的名字、職務、犧牲地。說著,她用手指著不遠處彎腰看碑文的一個老大爺,說這地方經常有人前來祭奠。
我們走過去,問老大爺:“您在找哪位烈士的名字啊?”老爺子用山東話含含糊糊的說了一個名字,我們聽不清,就想讓老人家指給我們看,不成想,老爺子連連擺手:“不成了,老了,眼睛花了,字太小了……”他用蒼老的手掌一遍遍的撫摸著冰冷的碑文,那一刻,俺覺得心里好酸澀,眼睛,也花了。
用網友老朱的原話來說,就是:一些人津津樂道美國越戰紀念碑上有每個陣亡者的名字,以證明侵略者的人性;一些人羨慕莫斯科紅場的長明燈……來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看看吧,這里有鮮為人知的震撼!美國越戰紀念碑是名建筑師設計、是國家行為,在很多人眼里高大上。其實,山東一個地級市的歷史自覺、162米密密麻麻的戰士、排長、支前民工組成的先烈名錄,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更高大上的人性閃耀!渤海之畔無名烈士墓前,五角星中央閃爍的這盞長明燈,又何曾輸于紅場上的紅色記憶?!
這里到處都是黃土,這里的人們樸實無華,這里的草木普普通通,這里幾乎找不到什么跟其他地方更特別的東西……但是,越是這樣的地方,越能看到中華民族實實在在的筋骨。我們窮到底,苦到底,只要不死光,就還會戰斗下去。我們不會居功自傲,不會攀比排場,不會富而忘本,只要我們還在,我們就會一如既往的繁衍下去,生命不息,建設不止,這是濱州給俺老花最大的禮物,向濱州人民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