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8日上午,網上發布一封廈大副教授謝靈炮轟校長就餐特權的公開信。謝靈在公開信中稱,去年6月,她先后兩天到教工餐廳吃午飯,發現食堂“沒什么像樣的東西”,但校長一來,服務員馬上端來豐盛的菜肴。她大聲質疑,這是校長餐廳還是教工餐廳?怎么吃頓飯還吃出了階級差別?校長一言不發,只顧吃飯,但是臉已經紅到脖子根。朱崇實8日在接受采訪時稱“不存在特殊待遇”。他否認追責時,卻稱學校正在調查有人舉報的謝靈“學術不端”問題。(據華聲在線)
不少網民認為女教授“太較真”。“校長沒時間浪費在排隊閑聊上”,“為了個吃,有必要這么上綱上線嗎”,“校長能去食堂吃飯還會臉紅已經不錯了”,“總比你在這吃食堂菜,人家在酒店胡吃海喝的好”,“這事兒要是擱我頭上,默默搖頭走掉,可千萬別惹著不該惹的人啊”,“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
我很欣賞這位教授“較真”。女教授說了實話,挑戰了校長的潛規則。畢竟敢光明正大地與上司理論的人,現在比大熊貓還少。“校長能去食堂吃飯還會臉紅已經不錯了”,對于領導的要求降到這么低,那平時我們接觸的都是怎樣的領導?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要求黨員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先到者無菜,后來者有菜,且豐盛”,鐵的事實面前還要抵賴,“辣不怕”、“不怕辣”不成了一句空話?人人身邊有腐敗,人人都敢反腐敗,則中國幸,中國夢就有了希望。
女教授實際上挑戰的是大學的官本位。公開信中稱,“理性的說,教工餐廳這樣的做法可能并非你的本意,但你錯在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屬的溜須拍馬和侵犯教工權益的做法,對此你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高校是官場的延伸,人們不會忘記廈門大學40個教授爭聘一個處長的新聞。高校行政化非但沒有去除,且愈演愈烈。教師評職稱、績效工資、評獎、課題幾乎都被官員控制著。很多教師希望先謀得一官半職,然后再謀求學術上的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泰晤士報最近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大名,大陸最排名最前的北京大學僅45位,“中國建世界一流大學眼下還是個傳說”。這也難怪美國副總統拜登狂言:“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雖有美國6到8倍之多,但在創新領域毫無建樹”,難道我們要讓他不幸言中?我們必須推進學校的去行政化改革,樹立學術第一的思想,摒異官本位主義,努力實現“科技創新大國”的目標。
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校長去吃飯食堂熱情有點特殊,本是情理之中的事,認了就是,這才是大學校長的風范,可這個校長卻稱“不存在特殊待遇”。個人風范讓人對廈大的寬容、包容、自信和大度大打折扣 。更要緊的是,焦點已從就校長就餐問題轉變成女教授學術不端問題。校長一方面否認追責,一方面卻稱學校正在調查有人舉報的謝靈“學術不端”問題,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味道。
朱校長,食堂喊你來吃飯!!!
相關新聞





















![[24小時]空軍-夜訓遇險_飛行員兩避居民區跳傘_20151013112134.JPG](http://dv.dzwww.com/ttsp/201510/W020151013508480450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