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洪泉
中新網消息:2013年12月24日,河南省鄭州市,位于金水區東風渠公園的雕塑被飽受連續霧霾折磨的市民戴上了口罩。(12月27日齊網)
剛從鄭州回來,聽出租車司機說,一周多的時間了,鄭州一直霧霾非常大,多年來沒記得如此厲害過。實地看了鄭州的霧霾,確實厲害。而公園雕塑帶口罩,是一種行為藝術的同時,更是一種民意的表達,折射出鄭州人對治理霧霾的一種訴求。
說到“鄭州雕塑戴口罩”,我突然想起了前不久,現住在鄭州的著名時評人喬志峰。有一次,喬志峰看到城管打人的新聞,就脫光上身,帶著墨鏡,手里提著一把菜刀,讓人給拍照下來,發到微博上,表達自己對城管打人的不滿。此次,鄭州雕塑戴口罩,其用意和喬志峰“裸體持菜刀”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霧霾這個詞也是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從“霧鎖京津”到多個大城市霧霾連片,到霧霾專用口罩,再到“喂人民服霧”的戲謔,無不折射出人們對霧霾的關注。“東北危機,華北危機,全中國危機”,這說明了,霧霾絕對不是鄭州一個城市的事情,而成了一個全國的環境問題。
治理霧霾顯然已經成了當前經濟發展中首要考慮的一個問題。而人們對霧霾危害的認識,“鏟除”霧霾的迫切程度,治理霧霾的信心與決心,都直接影響著霧霾治理的進度和效果。鄭州雕塑戴口罩,恰好折射出鄭州人對待霧霾的一些情愫。認識的提升,勢必會推動整個城市的霧霾治理。
既然霧霾已經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光靠鄭州人提升治理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急需全部國人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打贏全國霧霾反擊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