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馬利 楊曉明
手機查看
馬利 楊曉明
秋收秋種季節,我省罕見出現持續陰雨天氣。自9月下旬以來,山東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6倍,持續低溫寡照讓籽粒含水率普遍抬升5—7個百分點,部分晚熟玉米出現穗發芽、穗霉變,秋糧產量和質量面臨“雙降”風險;同時,茬口銜接偏緊,小麥整地、播種窗口被一再壓縮,一旦錯過適播期,明年夏糧安全也將受到牽連。陰云壓境,農時逼人,一場“虎口奪糧”的硬仗擺在我們眼前。
農情就是命令。面對嚴峻形勢,全省上下緊急行動,把抓好“三秋”生產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各地建立“三秋生產”專班,中央財政4.84億元救災資金支持山東等7省受災地區,省財政再追加3000萬元應急專項資金。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繪制“農機作戰圖”,確!皺C到、人到、錢到、技到”。泰安、菏澤、臨沂等地,縣包鄉、鄉包村、村包戶,把政策、技術、機具、烘干能力精準送到每一畝待收玉米、每一畝待播小麥。
“搶”字當頭,才能贏得主動。農時不等人,多搶一天,玉米就少一分霉變,小麥就多一分壯苗。在肥城桃園鎮,20余臺收割機人歇機不歇,“邊收割、邊運輸、邊烘干、邊儲存”的鏈條式作業讓4000噸潮糧48小時“安全上岸”;在平邑柏林鎮,1000余名黨員干部踏泥下田,人工割、小車拉、繩子背,硬是把600畝“機械禁區”的玉米棒全部搬出積水區。實踐證明:搶,是減少損失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只有“搶”字當頭,才能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手”。
搶收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千方百計”把糧保質保量收回來、烘出來、存下來。面對“地濕、機難進、糧含水高”三大難題,各地把“土辦法”與“洋技術”一起請上陣:沒有履帶機,就調來外省“鐵駱駝”;道路泥濘,就鋪秸稈、鋪木板、墊渣土,臨時開出“農機棧道”;烘干能力不足,就把廢棄學校、閑置廠房、養殖大棚改造成“應急烘房”,移動式烘干機、生物質熱風爐、紅外電烘箱一起上,能烘多少是多少。泰安市發布“小麥抗濕晚播技術意見”,提出“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質量”,推廣“履帶機+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模式,把播期從“十一”前后拉長到10月底,只要墑情合適就播,只要播下就管,以“技術補晚”穩住夏糧基本盤。各地“千方百計”,讓秋收秋種在如此惡劣條件下的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目前,全省已搶收秋糧近70%、烘干潮糧近30億斤,秋收秋種進度好于預期。各地必須繼續保持“搶”的勁頭、“拼”的姿態、“統”的力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打贏“三秋”生產這場硬仗,確保秋糧應收盡收、夏糧種足種好,為“走在前、開新局”夯實農業基本盤,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山東力量!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