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大眾網
劉瑞琪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評論員 劉瑞琪
近日,有關張文宏“被帶貨”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有著“張文宏”長相和聲音的主體推銷著一款蛋白棒,然而這段視頻實為AI合成,張文宏本人對此表示既憤怒又無奈。隨后騰訊官方平臺從速從嚴打擊了一批利用AI技術仿冒名人進行不當營銷、惡意博取流量的違規行為,并針對相關情況開展專項治理。
AI技術的發展,使得圖像、視頻等數據內容更加容易被造假,也使得觀看者更難分辨其真偽。對于有辨別能力的年輕人來說,仔細看或許可以看出端倪,但是對于一些不熟悉AI合成技術的中老年人,此類視頻足以以假亂真。上海市消保委對該事件嚴厲發聲,表示未經當事人授權的AI合成帶貨行為已經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這不僅涉及消費者權益,還涉及公眾人物的社會公信力,更破壞了互聯網的誠信體系。
據《2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暴增了3000%,在這些通過技術手段冒充名人的騙局中,有的利用合成視頻直接騙取老年人錢財,有的盜用其形象進行違規虛假代言,甚至還有利用已經過世的名人來帶貨……在AI技術面前,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合成的虛假視頻內容成為了心術不正之人的造謠詐騙工具。這不禁令人思考,在互聯網傳播的眾多信息中,我們如何辨別和信任眼前的內容?
目前AI合成相關規范的約束與監管還需進一步完善,但從現在的法律出發,此種行為已經涉嫌侵犯肖像權和名譽權,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詐騙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犯罪,可以進行更嚴肅的追究,使造假者依法受到應有的處罰,避免出現張文宏所說“多次向平臺投訴但屢禁不絕、報警也找不到人”的情況出現。同時,平臺也應對此類AI合成造假的作品,增加技術上和制度上的把控手段,對違規賬號進行依法從重處罰,避免此類招搖行騙的內容泛濫橫行。
今年9月,國家網信辦已經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從視頻制作和發布的源頭做好信息管理。期待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正式落地,能為社會和公眾帶來一個更加健康、透明和負責任的AI應用環境。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