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程文爍
手機查看
程文爍
校園餐的一口熱飯、一杯牛奶,牽動著千萬家長的心,更是關乎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民生大事。近期教育部的專項檢查、最高院的典型案例,讓校園食品安全再次成為焦點。而要真正筑牢校園舌尖防線,政治監督這把“利劍”必須精準出鞘、持續發力,從關鍵處突破、從協同上發力、從長效上構建,讓每一份校園餐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盯緊“關鍵處”,讓監督直抵食安“神經末梢”。校園食品安全的風險點,往往藏在采購、資金、管理的細節里,不能“大水漫灌”式監督,而要把探頭對準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食材采購時,得看供應商是不是靠關系入圍,招投標有沒有“暗箱操作”,食材檢測報告是不是走過場,嚴防劣質食材流入校園。專項資金使用上,要跟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的每一筆流向,杜絕“雁過拔毛”式挪用、截留,確保錢都花在孩子的飯桌上。日常監督中,更要走進食堂后廚,查衛生是否達標、從業人員健康證是否有效、食品儲存加工是否規范,把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漏洞及時堵上,讓監督不留死角、不存盲區。
攥緊“合力拳”,打破部門壁壘促成治理閉環。校園食品安全的守護不是某一個部門的獨角戲,需要教育、司法、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協同作戰,而紀檢監察機關正是串聯各方的紐帶。一方面,要跟著教育部門的專項檢查找線索,一旦發現監管不力、敷衍塞責的情況,立刻介入核查,不讓問題不了了之。另一方面,要結合司法機關發布的典型案例挖根源,從案例里找共性風險、制度漏洞,再把這些教訓轉化為監督重點。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建立“線索共享、結果互通”的機制,讓行政監管的“尺子”、司法震懾的“錘子”、紀律監督的“利劍”形成合力,避免各管一攤、監督碎片化,真正織密一張“管得住、管得好”的防護網。
亮出“硬手腕”,以嚴執紀問責守住底線紅線。對校園食品安全領域的違紀違法行為,容不得半點心軟。必須拿出“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無論是食材采購里的利益輸送,還是專項資金中的蠅貪蟻腐,抑或是監管中的失職瀆職,都要依規依紀依法快查快處,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還要倒查學校、監管部門的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讓“甩鍋”者無處可逃。對查處的典型問題,要及時通報曝光,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讓相關單位和人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更要精準把握執紀尺度,區分問題性質,既嚴懲違紀違法,也保護干事創業積極性,用“嚴管厚愛”倒逼責任層層壓實,讓每個人都把校園食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織密“長效網”,從治標向治本有機轉化。查處問題不是目的,構建長效機制才是關鍵。紀檢監察機關不能只“就案辦案”,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針對監督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給教育部門、學校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推動建立食材溯源系統,讓每一份食材都能追根溯源。要完善資金使用公示制度,讓家長、社會都能看到錢怎么花。還要借助數字化手段搭建“陽光監督”平臺,讓食堂管理、資金流向、食材信息隨時可查,讓監督更高效、更便捷。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