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調查組的說法,拿樹枝當樹苗種到地里,是承包林場的農戶自己決定的,不存在浪費或騙取補助資金的問題,林場頂多算是管理不善,并無大錯。不過,仔細分析一下,這里邊可能真的不涉及資金問題,但要說僅僅是管理不善,恐怕難逃推卸責任之嫌。
將農場土地分片承包給農戶之后,既可以對農戶種植果樹提出具體要求,又可以在農戶違反規定之后對其進行罰款,這說明農場管理方對承包戶的控制力很強,完全有能力對承包戶進行有效管理。可是,就這次的樹枝冒充樹苗事件來看,如果不是網友曝光,這樣的欺騙行為要等多長時間才會被有關部門發現,或者能否被發現,都還是個疑問。有能力進行管理卻沒有管理好,只能說明農場管理方嚴重失職。
有人用樹枝冒充樹苗,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確實有人會檢查,如果自己承包的林場里光禿禿的連樹枝都沒有,被發現會受到處罰的,所以即便是糊弄一下,也必須插上些樹枝做做樣子;二是檢查可能只是走過場,并不嚴格,所以插上樹枝冒充一下樹苗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小。
欺騙之所以產生,是因為走過場的監管給了欺騙生存的空間,而欺騙所帶來的利益又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欺騙的發生。所以,在譴責承包戶拿樹枝冒充樹苗的欺騙行為的同時,更應該反思的是管理部門的監管到底為何形成虛設。
更進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承包戶會認為在自己承包的林場里種樹的收益不如不種的收益高?或者說,他們認為自己在這些地里種什么作物的收益會高于種果樹的收益?仔細觀察網友提供的照片,我們會發現,很多插著這些樹枝的地里實際上已經種上了麥子。承包戶是理性的,在支付承包費之后,他們會很自覺地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種植物,既然種果樹是必須的,購買果樹也是需要錢的,那么,插上一些不值錢的果樹枝來冒充果樹,也就成了對他們來說最經濟的選擇。
種果樹不賺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承包戶不懂技術,種下去的果樹成活率太低;果樹從種下去到結果間隔的時間過長,而承包費又過高;承包戶不懂市場,果實賣不出去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林場的管理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管理方,不應該只管收取承包費、布置種植任務,更應承擔起為承包戶提供技術指導,提供市場信息,帶領承包戶聯合闖市場的責任。
單純地譴責欺騙本身,并不能找到導致欺騙產生的根源。一些欺騙之所以產生,也未必是因為當事人個人品質多么惡劣,而是可能存在很多現實的原因。找到這些原因,改善它、解決它,問題才有望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希望農場管理方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真正的樹苗得以生長。
相關評論:





















![[24小時]空軍-夜訓遇險_飛行員兩避居民區跳傘_20151013112134.JPG](http://dv.dzwww.com/ttsp/201510/W020151013508480450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