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明行1:章丘:環衛實現“物聯網”
2011年05月24日 14:26來源:大眾網
每天凌晨三點,數輛電瓶垃圾儲運車悄無聲息地開進章丘市明水鎮眼明堂社區的小區,在不打擾老百姓正常休息的前提下,把垃圾悄悄地運走了。此時,裝有電子標簽的垃圾箱與垃圾儲運車上的“刷卡設備”發生感應,在章丘市數字環衛綜合管理平臺的電子地圖上顯示“已收集”。
眼明堂小區是章丘市明水鎮的一個城中村改造社區。初夏,走進這個社區,樓臺整齊、水泥路寬敞、花木濃郁,鳥語花香,如入花園中一般。在寬闊的水泥路邊上,在每一棟樓的出口處都整齊地放置著一個垃圾箱。接近正午,身著環衛工裝的燕慶把電動清洗消毒車停放在垃圾箱旁,抽出噴灑水管和掃帚,把垃圾箱的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隨后噴灑消毒液,驅除蒼蠅,避免散發異味。眼前的一幕正是城鄉環衛一體化給小區帶來的整潔。
大眾網章丘5月20日訊(記者 曹亮)每天凌晨三點,數輛電瓶垃圾儲運車悄無聲息地開進章丘市明水鎮眼明堂社區的小區,在不打擾老百姓正常休息的前提下,把垃圾悄悄地運走了。此時,裝有電子標簽的垃圾箱與垃圾儲運車上的“刷卡設備”發生感應,在章丘市數字環衛綜合管理平臺的電子地圖上顯示“已收集”。
眼明堂小區是章丘市明水鎮的一個城中村改造社區。初夏,走進這個社區,樓臺整齊、水泥路寬敞、花木濃郁,鳥語花香,如入花園中一般。在寬闊的水泥路邊上,在每一棟樓的出口處都整齊地放置著一個垃圾箱。接近正午,身著環衛工裝的燕慶把電動清洗消毒車停放在垃圾箱旁,抽出噴灑水管和掃帚,把垃圾箱的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隨后噴灑消毒液,驅除蒼蠅,避免散發異味。眼前的一幕正是城鄉環衛一體化給小區帶來的整潔。
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馬宗億對近年來的環境變化感觸很深,他說,自從2006年10月份城中村改造完畢之后,1500多名村民開始回遷,“起初我們的垃圾處理都是自管自治,雖然購置的垃圾箱 等一批保潔設備,但社區居民還是習慣把垃圾到處亂堆亂放”,再加雇傭的垃圾車輛不及時,小區垃圾滿地是、塑料袋子隨風刮,環境極差。
2010年6月,章丘市首先在明水、雙山14個城中村進行環衛一體化試點,通過垃圾直運等城管工作精細化的管理,提高了農民的環保意識,達到改善城鄉環境的目的,使老百姓真正生活的更加幸福。眼明堂社區作為試點之一,最早實現了環衛一體化的普及。
2010年8月,眼明堂社區的環衛開始被章丘市環境衛生管護中心收管。社區內不僅購置了新的垃圾箱,而且施行定點定時清理垃圾制,并且為每部垃圾箱安裝了電子標簽,每臺垃圾儲運車上安裝上GPS,通過類似“物聯網”的數字管理,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數字管理網絡,章丘市環境衛生管護中心主任杜林軍告訴記者。
而柳溝村是個純粹的城邊村,新農村改造后,章丘環衛一體化普及為村里配備了18部垃圾箱,安排了8名保潔員。如今,村里路面不僅得到了“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而且真正實現了環保循環,告別了“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日子。
這樣的新農村給采訪記者帶來太多感觸,而村里的環衛費用從哪里來?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馬宗億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目前,眼明堂社區環衛面積是8000至10000平米,每年的環衛費用最多有28萬元,對于這批環衛費用,明水街道辦事處負責70%,而社區居委會僅承擔30%,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居委會也就承擔8萬多元的環衛費用,這對于擁有26萬平方米商租房、幾家大超市等企業收入的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來說只算是個零頭。目前,眼明堂社區常住人口達到了7000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城中村。
據了解,章丘目前已有20個鄉鎮的630個村納入環衛一體化管理,共配備保潔員1630人,設置垃圾箱5430個,新增保潔面積612萬平方米。城鄉環衛一體化已服務農村人口57萬,占到全市農村人口的69.5%。
眼明堂小區是章丘市明水鎮的一個城中村改造社區。初夏,走進這個社區,樓臺整齊、水泥路寬敞、花木濃郁,鳥語花香,如入花園中一般。在寬闊的水泥路邊上,在每一棟樓的出口處都整齊地放置著一個垃圾箱。接近正午,身著環衛工裝的燕慶把電動清洗消毒車停放在垃圾箱旁,抽出噴灑水管和掃帚,把垃圾箱的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隨后噴灑消毒液,驅除蒼蠅,避免散發異味。眼前的一幕正是城鄉環衛一體化給小區帶來的整潔。
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馬宗億對近年來的環境變化感觸很深,他說,自從2006年10月份城中村改造完畢之后,1500多名村民開始回遷,“起初我們的垃圾處理都是自管自治,雖然購置的垃圾箱 等一批保潔設備,但社區居民還是習慣把垃圾到處亂堆亂放”,再加雇傭的垃圾車輛不及時,小區垃圾滿地是、塑料袋子隨風刮,環境極差。
2010年6月,章丘市首先在明水、雙山14個城中村進行環衛一體化試點,通過垃圾直運等城管工作精細化的管理,提高了農民的環保意識,達到改善城鄉環境的目的,使老百姓真正生活的更加幸福。眼明堂社區作為試點之一,最早實現了環衛一體化的普及。
2010年8月,眼明堂社區的環衛開始被章丘市環境衛生管護中心收管。社區內不僅購置了新的垃圾箱,而且施行定點定時清理垃圾制,并且為每部垃圾箱安裝了電子標簽,每臺垃圾儲運車上安裝上GPS,通過類似“物聯網”的數字管理,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數字管理網絡,章丘市環境衛生管護中心主任杜林軍告訴記者。
而柳溝村是個純粹的城邊村,新農村改造后,章丘環衛一體化普及為村里配備了18部垃圾箱,安排了8名保潔員。如今,村里路面不僅得到了“硬化、凈化、亮化、綠化、美化”,而且真正實現了環保循環,告別了“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日子。
這樣的新農村給采訪記者帶來太多感觸,而村里的環衛費用從哪里來?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馬宗億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目前,眼明堂社區環衛面積是8000至10000平米,每年的環衛費用最多有28萬元,對于這批環衛費用,明水街道辦事處負責70%,而社區居委會僅承擔30%,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居委會也就承擔8萬多元的環衛費用,這對于擁有26萬平方米商租房、幾家大超市等企業收入的眼明堂社區居委會來說只算是個零頭。目前,眼明堂社區常住人口達到了7000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城中村。
據了解,章丘目前已有20個鄉鎮的630個村納入環衛一體化管理,共配備保潔員1630人,設置垃圾箱5430個,新增保潔面積612萬平方米。城鄉環衛一體化已服務農村人口57萬,占到全市農村人口的69.5%。
責任編輯:高娜
本文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