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一條微博引發的環保行動
春節假期,一條內容為“山東濰坊許多企業將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層污染地下水”的微博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濰坊市第一時間組織拉網檢查,就此主題開展的每一步行動均備受輿論關切。時至今日,微博反映的“深井排污”問題基本被排除,但這次持續一個多周的在輿論高度聚焦下的環保行動,給濰坊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仍在繼續。
起因:一條微博引發的環保行動
大眾網濰坊2月23日訊 春節假期,一條內容為“山東濰坊許多企業將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層污染地下水”的微博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濰坊市第一時間組織拉網檢查,就此主題開展的每一步行動均備受輿論關切。時至今日,微博反映的“深井排污”問題基本被排除,但這次持續一個多周的在輿論高度聚焦下的環保行動,給濰坊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仍在繼續。
發展:“全民動員”找“千米深排污井”
20日晚記者見到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謝振溪時,他一臉的疲憊,19日晚他通宵未睡,與另外10名同志連夜趕赴臨朐縣去核查網民在微博中爆料的一則消息。消息中說:“濰坊市臨朐縣的多家鋁材廠存在違規地下排污問題。在某廠家內發現疑似挖井排污現象……”。此微博同時還轉發了三張圖片。
“我們沒敢怠慢,帶著手電筒連夜趕到當地突擊檢查。檢查發現,微博所反映疑似排污井實為取水井,井水的PH值為6.84。根據企業特點我們還檢測了鎳鎘元素指標,也未檢出,排除了此井用于排污的可能。”謝振溪說,檢查人員經過一整夜的細致排查核實,最終發現微博中轉發圖片來自兩家不同企業,立即責令企業保護現場,以待查驗。
這是濰坊市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的環保行動的一個片段。名為“金融八卦男”的新浪網民最早于11日在新浪微博中貼出一個帖子,之后被廣泛轉發。帖子說,“聽聞濰坊市許多化工廠酒精廠造紙廠發明新的排污方法: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層,將地下水徹底污染……”
濰坊市12日開始關注到這一帖文后,立即組織有關方面人員會商情況,于13日開始由環保局組織對全市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展開檢查。自15日起,全市組織市、縣、鎮三級開展了拉網式排查。
主持工作的濰坊市環保局調研員張振武說,市環保局組成了5個督導組,各由一名副局級干部帶隊,在全市分片巡回督導;16個縣市區(開發區)組建了69個工作組、320人進行拉網式現場檢查。排查采用現場檢查方式,檢查人員、被檢查企業和檢查結果均記錄存檔。
記者在一份名為“全市查處違法排污企業分工安排”的文件中看到,濰坊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建文為第五督導組的組長,由其提供的一摞檢查記錄顯示,參加這次排查的檢查人員對企業排水的氣味、顏色、取水量、排水量、污染防治設備運行狀況等進行檢查,尤其檢查企業是否有自備水井,并做出現場勘察結論,檢查人員還要進行簽字畫押。
被分在第一督導組的謝振溪說,對企業的檢查不僅出動市一級環保隊伍,還動用了16個縣市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和部分鄉鎮工作人員。按照市里的要求,這次檢查不僅要嚴查“深井排污”,對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其他污水排放方式也絕不姑息。
調查:“高壓深井排污”到底有沒有?
記者連日走訪了多家涉水企業,他們普遍反映,在濰坊,網絡上提及的“千米深井排污”技術對企業來說實際上沒有多大吸引力,因為打深井排污從經濟賬上不劃算,在實踐中也難以實施。
寒亭區朱里鎮前周一村噴膠棉廠在這次環保行動過程中被舉報“打井向地下排污”。在大約20畝的廠區內,記者看到了一眼直徑38厘米的井,井內可見電纜、水管,與旁邊一屋內的鐵罐相連。廠長孫孝彥說,執法人員20日突然趕到廠里檢查,發現全廠無生產廢水外排。只有這一眼井,井深18米,為吃水井。
孫孝彥說,這里打到30米深就是石頭,開鑿一眼1000米深的井費用不菲,這個廠年產值5000多萬元,利潤率在1%左右,開深井排污沒賬可算。
記者咨詢了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察院水文地質環境調查所所長王松濤,據其介紹,濰坊地區南部為中低山丘陵,很多地方十幾米以下就為巖石層;北部為第四系覆蓋區,也是幾百米以下就是巖石層,打井難度和費用較高。打個千米深井的費用大概在150萬元。同時,向基巖內部排水是很難的,就像往一個密不透氣的蒜臼子里不停地壓水,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從自然地質條件和技術成本角度看,在這里打千米深井排污實際上很難操作。
一位利用地源熱泵的人士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說,一個利用地下水的熱泵如果打一眼水井取水,需要再打三眼排水井,即便如此,接納排水的速度都不夠。
伴隨網絡對“濰坊1000米深井排污”信息的廣泛關注,濰坊市在加快推進排查進度的同時,專門制定出舉報獎勵辦法,提出對發現并舉報用高壓水泵向地下排污情況的一經查實獎勵舉報人10萬元,對積極協助環保部門調查取證的有功人員獎勵1萬元。
自宣布獎勵辦法以來到22日,濰坊市環保部門通過12369熱線和環境信訪平臺共接到51件舉報,全部查結,未發現深井排污問題。
濰坊市環保局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大小企業2047家。在污水排放問題上,發現3家不正常使用治污設施,1家排污口不規范。此外,還有10家企業危廢存儲不規范。
記者在濰坊市環境監控中心看到,多個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市138家重點涉水企業(日排水量100噸以上,全市污水排放的主體部分)的排污情況,企業的排水量數據每2小時更新一次。中心主任蘇焰軍介紹,當排水量和企業用水量發生明顯出入后,環境監控中心的電腦將會立即發出警報。
據介紹,對不在自動監控范圍之內的日排水量較少的企業的監管,各縣市區環保部門則根據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巡查、抽檢、受理舉報等實地檢查實現。
一位長期在一線從事環保執法的干部介紹,從濰坊市來看,3年前企業偷排偷放的情況還不時出現,當時主要是污染處理設施不配套,處理能力不足,導致一些企業直接向環境當中超標排放。近幾年,濰坊市通過推行化工企業進園區,整治規范排污口,主要涉水企業生產生活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全市投資建成5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達到95%。污水處理廠從入口到出口全部實現自動在線監控,由獨立的第三方運營,一旦出現問題,環保部門會第一時間發現。同時,企業在用水時已同時在自來水費中被收取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廠不用白不用,挖井偷排沒了必要,現在濰坊重點涉水企業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水的情況已全部消滅。至于村鎮周邊部分沒有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季節性生產的小微企業,直接將污水向廢棄的溝渠、坑塘排放的情況仍未杜絕。但環保部門發現一家關停一家,取締一家,絕不給生存空間。
回應:網絡民意引發的環保檢查風暴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輿論對濰坊“深井排污”的懷疑已基本消除,但由此引發的環保關注仍然在網絡上發酵,各地不少網民通過網絡舉報可能存在排污行為的企業。濰坊全市范圍內的檢查排查仍在繼續,而且檢查范圍已延伸到小微企業。
記者日前在市政府一份會議紀要中看到,雖然網民最早反映的是“千米排污井”的問題,但對可能產生污染的其他排污情況也要進行認真排查,以這次網絡事件和排查行動為契機,將環保工作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實行網格化管理。同時,抓緊研究制定完善綜合的環境污染問題有獎舉報辦法,通過發動群眾舉報,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排污行為。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毫不留情,從快從嚴依法處理。
面對疾風暴雨式的環保檢查,當地企業對環保問題已高度敏感,環保意識空前提升。其中濰柴集團爆出的一個“插曲”甚至引發了人們對環保部門與企業勾連的質疑。15日濰坊全市大規模啟動環保檢查后,第二天濰柴集團的環保部通過企業內部局域網,向集團各相關單位下發通知,要求有關單位高度重視并做好環保工作。此通知的影印件被媒體爆出,因為其中一段“接環保部門通知,焦點訪談要來暗訪”的表述,致使環保部門的公信力遭受質疑。濰柴集團有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當時全市環保檢查已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單位分管環保工作的負責人都在全力以赴將本職工作落實到位,集團環保部抓住一些人員對媒體的敬畏心理,在安排工作的通知上加了上述表述。其實,后來也沒聽到焦點訪談記者來采訪的消息。
“這次排查行動對環保工作是一次重大推動,對全市上下環保意識也是一次有力的提升。”張振武說。
據了解,濰坊市的水污染治理防控一直是懸在政府及環保部門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全市共有6條河流注入渤海,在環渤海污染防控方面,國家有關方面及山東省一直嚴令濰坊嚴防死守。早在上世紀90年代,濰坊市就全面啟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目前,濰坊全市5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總投資達到36.9億元,污水處理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
據環保部門介紹,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膨脹,工業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處理的歷程實際上充滿艱辛。2009年前后,6條省控河流為主的重點整治河流中,5條河流水質已全面恢復到魚類可生長的環境,而因周邊區域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虞河,污染狀況不容樂觀,成為當時山東省環保部門重點監控的部分污染問題突出的河流之一。時任環保局局長在全市一次工作會議上立下軍令狀:2010年年底,虞河水質如果再不達標,自己立即辭職!由于克服困難在虞河下游新上10萬噸污水處理廠,有效處理了周邊區域污水,2010年年底,虞河水質全面改善。2011年以來,對23條重點河流的工程治理費用高達52億多元,關閉取締高污染企業或生產線340余家(條),目前,濰坊境內23條重點河流水質全部達到恢復魚類生長標準。
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濰坊市近年來大步推進水環境治理,但這項工作仍是任重道遠。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全市水資源短缺但需水量大,轉方式、調節結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雨污混流,分質供水工作推進相對緩慢。此次“深井排污”的微博消息最后雖然查無實據,但媒體和網民對此如此關注,也標志著全民參與環保意識的日益覺醒。這對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解決環保問題必將產生深遠重要的影響。(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