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村民簽訂"安置補償協議" 拆遷決定才能通過
而平度在青島執行的標準基礎上,又出臺了另一種征地和補償標準,即按宅基地面積補償。“進門就開始算面積,對附屬設施進行評估作價,同時還設有三項補償費。”東閣街道人大辦公室主任竇在龍已從事了十年的舊城改造工作,如果村民按照這個標準,獲得置換的房屋會更多,拿到的補償費會更高。他認為平度市征地補償標準除了高于全省外,還獲得青島市政府的特殊照顧,即“每改造完一個村,可獲得220萬元的補助金”,這個補助金額只有平度和萊西可以享有,其他縣市只能拿到180萬元的補助。

7月4日,金溝子村拒拆戶被村民集體強拆后,在老屋旁搭起帳篷,但帳篷里并無人居住。大眾網記者 李兆輝 攝
拒不拆遷試圖獲取超標準利益:個別拒拆戶要以300平米宅基地換平度范圍內的6套精裝房
到目前為止,金溝子村宅基地的拆遷廢墟已經保留了三年,原本這片早應建起高樓大廈的廢墟上還矗立著5個拒拆戶。7月10日,剛下過雨,廢墟上的路變得泥濘不堪,拒拆戶只有踏過這些路才能到達柏油馬路(廣州路)上購買生活用品。而沿著廣州路往南往北不足500米的地方,就是占全村99%村民所居住的高層小區,他們不僅每天走在水泥路上,而且出門有醫院、上學有學校,入門有空調、冬天有免費暖氣。
在與拒拆戶們的接觸中,大眾網記者了解到,他們普遍家里有老年人,對祖輩留下的宅基地很有感情,雖然同意遷到樓上,但始終不肯輕易放棄老房子。另外,在這五個拒拆戶中還有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孩子的父親去年因病去世,27歲的大女兒至今沒有工作,生活比較困難。“我家里困難,交不起錢,上不起樓。”孩子母親劉仁芝對大眾網記者說,她還希望保留自家的耕地,并且提出上樓的條件就是不花一分錢。
為此,大眾網記者采訪了金溝子村村支部書記陳衛生和村委員陳廣澤。
陳衛生告訴記者,劉仁芝的宅基地面積共201平方米,加上附屬設施評估費折合成的40平米,劉仁芝和她的兩個女兒可以獲得3套85平米的安置樓,但其中有14平米需要她出錢購買。
“顯然劉仁芝還沒弄清政策。”陳衛生告訴記者,安置樓分為65平、85平和105平三個戶型,村民根據宅基地面積自由抓鬮選擇,劉仁芝可以選擇三套85平米的,也可選擇4個65平米的,這都需要交1萬多元的多余購房費。但陳衛生說,由于村里還會向其發放三項補償費,共計2萬多元,所以,劉仁芝一家不僅不用交錢就可以領到多套房子,而且還能拿到剩余的近萬元補償費。至于耕地問題,陳衛生說,全村幾乎每戶都保留耕地,有的多有的少,如果修路征不到她家的土地,就可以保留使用。
據陳衛生介紹,劉仁芝還向他提出過很多超標準的要求,如在不花一分錢的前提下,除了要有3套85平米的房子,還要贈送一個門頭房。而且她希望有別于其他村民,不抓鬮就可以選房。對于這兩個要求,陳衛生多次向她表示這對其他村民不公平,還向她承諾,如果劉仁芝因為家庭困難不愿搬遷,陳衛生愿意帶領村干部每人出借一萬元,幫她的小女兒順利完成學業,并答應幫她的大女兒找工作。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劉仁芝及其他四個拒拆戶還未搬遷。
還有的拒拆戶以300平米的宅基地做條件,間接向村委提出六套精裝房要求,而且挑選范圍不能局限在金溝子村,而是要在整個平度范圍內選房。面對這樣的要求,村支書陳衛生很難答應,并且承諾可以自己留出一套房子給該拒拆戶無償使用,但遭到該戶的拒絕。

10日,大眾網記者在金溝子村看到,陳寶成及另外四個拒拆戶的老屋絲毫未損。平度市決定,對實在做不通工作的拒拆戶絕不強求,寧愿增加成本繞道發展。圖為陳寶成家。

圖為“記錄者陳寶成”在微博上發布的陳元節老兩口坐在帳篷門口的情景。7月10日,陳元節的兒子陳海濤告訴記者,村委在拆遷之前就給兩位老人裝修了安置房,兩位老人并未在帳篷里住過。

據圖中參與者陳海濤(左一)介紹,7月6日,陳寶成在家中提前準備好了白布、“關公大刀”、“狼牙棒”等道具后,將陳海濤等三個拒拆戶聚到自己家中,讓他們配帶道具拍照,并發至微博。
“暴力拆遷”帖言過其實
對于實在無法做通工作的拒拆戶,平度市決定“繞道”搞開發
陳海濤曾是金溝子村8家拒拆戶之一,7月7日他已經和村里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并抓鬮選房,然而就在7月6日,“記錄者陳寶成”的微博上還曬出了他和另外兩名拒拆戶以及陳寶成本人的“合影”。在這張照片中,他們四個人頭系白布、手拿各種武器,并稱“決戰!……我們將與數百光頭決一死戰。請朋友們擴散,請律師們為我們做無罪辯護!”等。
對于該照片背后的真實情況,7月10日,大眾網記者在金溝子村采訪了陳海濤。據陳海濤介紹,當日他和劉仁芝等被陳寶成叫到家中。此時,陳寶成已經準備好了圖片中出現的道具,要求三個拒拆戶劉仁芝、張鵬珂和陳海濤頭戴白布、手拿“關公大刀”和“狼牙棒”,而陳寶成自己胸前佩戴所謂的“記者證”。
陳海濤對記者說,當時他手里的狼牙棒就是鐵棍上面焊鐵釘。至于為了什么,陳寶成的回答是“依法維權”。陳海濤說,他曾多次問過陳寶成同一個問題“咱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但陳寶成未給出過答案。
7月6日,“記錄者陳寶成”又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消息:“71歲陳元節、69歲姜秀珍夫妻家,被青島平度市政府組織的四個街道共200名工作人員未經任何法定程序非法強拆,財產盡毀,兩位老人搭起簡易棚。”在微博后面,陳寶成還上傳了一張老兩口坐在帳篷口的照片。
對于此條微博的真實性,7月10日,大眾網記者采訪了金溝子村村支部書記陳衛生和多名村民。陳衛生告訴記者,在拆除陳元節老宅之前,村委已經為包括他在內的3個拒拆戶裝修了安置房,并組織工作人員把他們的財產提前搬出了,并逐一登記、錄像、封存。陳衛生說,后搬遷的村民不僅不會受到歧視,還會抓鬮選房,享有所有補償費等金溝子村村民享有的待遇。同時,大眾網記者還采訪了陳元節的兒子陳海濤,他說,村委早已給兩位老人提供了安置房,而且兩位老人并未在帳篷里住過,一直和陳海濤住在一起。
對于截至目前仍不同意拆遷的另外5戶,平度市目前正在盡最大努力做工作,對于極個別實在無法做通工作的拒拆戶,平度市政府決定,堅決不動其宅基地,寧愿提高建設成本,繞開他們的宅基地也要搞發展。
敢當時評聚焦平度“暴力拆遷”真偽① :讓我們在網聲喧嘩中回歸法制的界面
文章刊發后,網友各陳己見,爭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一、拒拆戶宅基地的私權問題;二、金溝子村拆遷有沒有許可證和相關法律程序問題;三、多數人投票能不能決定整個村子的拆遷改造?
讓我們在一片情緒化表達中、在網絡的眾聲喧嘩里回歸法制的界面……
為什么總認為拆遷戶的訴求都一定“天然正義”?為什么1%的聲音被放大為“微博主旋律”而99%的利益受損卻被“忽略不計”?如果99%的村民都不能決定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也就是全村的發展,那還得需要什么樣的條件?難道真如有的網民甚至個別律師所言:這是某某的權利,即使要一千萬、一個億也天經地義?
請用法理說服公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