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棚改拆遷調查:當陽光拆遷遭遇網絡雜音
這是棗莊市薛城區的民心工程,也是一次政府眼中的陽光拆遷,這次涉及千余家庭的區域棚改,不僅是當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中拆遷,其補償標準也被認為相當優厚,而九成以上被拆遷戶短時間內簽字搬遷,也為這是一次順民意的拆遷提供了有力佐證。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少數居民沒有及時在拆遷協議上簽字,在與政府的僵持中,這些所謂的“釘子戶”通過網絡向政府發難,憑借“被拆遷者”這一公眾眼中的“弱勢”標簽,引來眾多圍觀者的同情,甚至一度讓政府無所適從,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是政府行為確有瑕疵,還是“釘子戶”們得寸進尺?當越來越多的“釘子戶” 頻頻通過網絡發聲,政府的拆遷行為又該如何應對?
補償標準:無證的房子也適當補償
燕山路區域的部分住房被認為很新
部分住戶仍不同意搬遷
拆遷問題最敏感的問題自然是補償標準,那么燕山路棚改的補償標準如何呢?在記者拿到的一份《薛城區燕山路棚戶區改造補償安置方案》上,記者看到重點的幾項規定,被拆除“合法”住宅房屋補償標準以所處區位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場價格評估確定,市場評估基準價格為2580元/平方米(2580元也是拆遷戶選購回遷房的價格);具有“合法”土地使用權的私有庭院式住宅房屋(不含多層樓房),房屋所有權證記載建筑面積容積率在1.0以上的,按證載建筑面積予以安置補償。對房屋建筑面積容積率小于或等于1.0的,無證房部分補交有關規費后予以安置補償。
“這就是說,只要房子合法,容積率大于1的話就按房產證補償,小于1就按1補償,意思就是帶院子的將按土地面積補償”,朱廣慶說“由于該區域內大量房子沒有房產證,對于這些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政府也都從大局出發制訂了相關補償方案,這完全是從拆遷戶的利益來考慮的。”
此外,安置方案上對于小面積房屋特困戶的特惠方案,對于經營性住房的補償方案,對于貨幣補償方式也都作了說明。
“由于補償優厚,絕大多數居民對此次拆遷是相當支持的”,拆遷指揮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拆遷區域內共有1200多戶,在3月17日開始簽字搬遷的前三天就有900多戶居民主動簽字,占到七成以上,而到目前,20多天時間搬遷率更是達到了九成以上。為了做到公平公開公正,指揮部對所有拆遷戶的補償情況進行公示,實行陽光拆遷。
“補償方案得到絕大多數拆遷戶的支持是因為政府的大量投入,整個燕山路棚戶區改造工程政府不僅不掙錢,還將額外補貼1.7億元”,拆遷組副組長朱廣慶對記者說,“兩年之后,燕山路區域將變成整個薛城最高檔的高層小區之一,極大改善居住條件”。
14日中午,記者與一位已經躲遷的當地居民取得聯系,她認為,之所以早早同意拆遷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環境好一點,住房條件也能好很多,“而且回遷后畢竟沒有離開這塊好地角”。
無證的二層房
盡管燕山路棚改被認為是民心工程,盡管政府為此提供了巨額補貼,盡管拆遷部門通過各種公示實現陽光拆遷,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時至今日,還有少數居民與政府僵持,未曾簽字,這又是為什么?
14日,記者在拆遷現場遇到數位仍不同意簽字拆遷的居民。
“我是二層樓,卻不能按照兩層樓的面積補償,我認為這不合理”,一位中年男子對記者說,“雖然我加蓋的二樓沒有房產證,但我聽說有的沒有房產證的也補了!”
“我和隔壁那家幾乎同時加蓋的二層,為什么我的沒有房產證,鄰居的有,據說鄰居因此多得到好幾十萬的補償”,前述女房主對記者說。
問題集中在房主自己加蓋的、沒有房產證的二層房上,一位房主向記者直言,這個區域最初大都是單層建筑,而到了拆遷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二層建筑了,雖然都是房主們自己加蓋的二層,但有的辦出了房產證,有的想要辦卻沒辦成,有的甚至沒想到要辦,加上趕上拆遷傳言滿天,不少人覺得自己在二層房的補償上吃了虧。一位姓甘的女房主在得知有記者采訪棚改拆遷后,跟著記者走了一路,她說她本來已經在拆遷補償協議上簽了字,但最近聽說只要堅持不搬就可能多拿二十萬,所以她決定“先不搬,再看看!”
“無證的二層房確實是至今仍不搬遷住戶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政府已經考慮到無證房的大量存在,所以對無證房也制定了補償工料費的方案,況且,補償規則對所有人都要公平,絕對不會對某個人開口子,所以拆遷戶們聽到的傳言并不可信”,拆遷組副組長朱廣慶對記者說。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無證的二層房存在?朱廣慶并沒有回避這個問題。“根本原因是這個區域屬于老城區,歷史遺留問題多,人員復雜,再加上規劃管理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等諸多原因造成大量無證二層房的存在”,朱廣慶說,確有許多二層房是為了拆遷突擊搶建的,“(無證房)一夜之間就能蓋起來了,執法部門也一直在查,僅去年就在該區域處理了一萬余平米的違章建筑,但大量無證房還是建了起來”。
“滿天飛的傳言,加上確實存在的無證房,再加上部分拆遷戶‘一步登天’的想法使得仍有少數居民在觀望。”朱廣慶說。
網絡讓拆遷更加陽光
“拆遷戶網上發帖對政府拆遷行為發表不同看法,或許會在一段時間、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壓力,但更多的是對拆遷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更加陽光,更加透明,也更加合法”,朱廣慶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在網上出現拆遷戶針對此次燕山路拆遷的不同聲音后,薛城有關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方面正對網上反映的問題自我審視拆遷行為,確定依法拆遷,另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講解政策,對拆遷戶答疑解惑,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根據網上的質疑整理了“關于燕山路棚戶區改造有關問題的說明”,對棚戶區認定,拆遷合法性,建筑質量等八大問題逐一解答,還把情況說明主動發到了網上(http://bbs.dzwww.com/thread-24050168-1-1.html),正面積極回應網上的爭議,得到了很多網友的理解。
對于下一步的拆遷工作,朱廣慶副組長表示,首先還是要繼續做拆遷戶的思想工作,在不超出補償規定的前提下了解拆遷戶的真實情況,確有困難的想辦法通過其它方式幫助解決,對于堅持提出無理要求的,政府也可能會依法采取法律程序。
“廣大網友也可以繼續監督我們的拆遷行為,無論如何,網絡都會讓政府的拆遷更加陽光!這應該也是社會的進步!”朱廣慶說。